如此强大来见识一下贺州农田里的这些科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稳步推进农业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完善粮食产销链条、培育优势品种品牌,农业综合产能大幅提高,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日前,在平桂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的稻田犹如棋盘,两台全机械化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在另一头,旋翼的嗡鸣声在田间回荡,一架农用无人机正在来回作业喷洒液体农肥。

与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场景相比,如今的农业生产充满了科技力量。

广西贺州市永隆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忠秋介绍,目前,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的育秧模式,在耕、种、收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全覆盖,并与全市三县两区的农民合作社或种粮大户建立订单基地,种植优质稻面积多亩,稻谷年产量多吨。

近年来,平桂区以创建小凉河粮食产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围绕“全程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三大核心要素抓建设,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广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粮食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贺州市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贺州市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区建设,带动平桂粮食产业转型发展,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市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年底,全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万元,补贴农机具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万千瓦,全市农业机械30.83万台(套),全年投入农业生产机具15.8万台套,检修各类农机具1.85万台套,累计机耕面积达万亩,机插面积28万亩,机收面积万亩。引进和推广各类多功能、智能化、先进农机具台套,淘汰报废老旧农机具台套,全市农机装备质量和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7%,较上年提高0.55个百分点,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86%,较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记者:贺州台韩俊彤谢全周珍如(实习)

通讯员:朱玉婉毛献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houzx.com/hzsly/13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