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长寿贺州
“十三五”以来,贺州市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外省、市互联互通的时空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市发展提供了坚强交通保障。
铺实“扶贫路”
从平桂区公会镇政府驱车,爬过层层山峦,走过片片树林,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茶坪村,这个自治区级极度贫困村,除了山还是山。
“‘十三五’前,村里和外界几乎是隔绝的,我们出去一趟都很困难。”茶坪村党支部书记盘亚锋说起过去的日子感慨万千,那时村里不通水泥路,农产品运不出去,村民的生活非常困难。
要致富,先修路,对于茶坪村来说更是如此。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扶贫干部走进了茶坪村,在外事业有成的村民也回到了家乡,茶坪村逐渐有了变化。年,从平桂区公会镇政府到茶坪村的水泥路开始修建;年,路基宽6米、路面宽4.5米的水泥路基本修好;年底,茶坪村9个自然村中有6个通了水泥路。路修通了,茶坪村的农产品大量外运,贫困户赵土胜说:“村民出行做事方便多了,我的蔬菜、木材、禽畜也能运出去了,在家脱贫致富有了希望。”
交通运输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贺州市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四建一通”高潮,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成功创建成为为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年,全市实施交通脱贫攻坚项目个,建设总里程公里,延米,合计总投资万元。
打通“发展路”
碳酸钙产业一直是贺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因水路交通不发达,企业生产的碳酸钙产品90%以上依靠公路运输,交通运输成本较高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如果能打通贺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水运大通道,将极大地缓解和降低企业的运输压力和运输成本,园区大量的碳酸钙产品将能够快捷运往大湾区和出口到世界各地。”旺高工业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陆家成说。
贺州市对发展水路运输早已有了谋划。为加快推进桂江扩能工程,贺州市专门成立了贺州临港产业区,在马江后方拿出万亩土地开发临港产业。9月29日,由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成立的交工验收委员会,对贺州港昭平港区马江作业区3#—6#泊位水工工程进行交工验收。验收委员会认为工程已经基本具备了交工验收条件,同意通过交工验收。
马江作业区一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集装箱运量达到60万箱,不仅可实现贺州市集装箱码头零的突破,同时也将有望实现吨排水量船舶的通航。贺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邓凌说:“这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桂江的内河航运吞吐量,也将直接促进珠江水运的发展,为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水运通道的逐步完善可以优化贺州市交通运输结构,补齐水运物流短板,减轻公路负荷,提高“公、铁、水”联运水平,有效解决大宗重货产品运输困难的突出问题,为全方位推进贺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畅通“东融路”
不久前,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康耀辉带着孩子和父母到黄姚古镇逛古街、游姚江,玩得不亦乐乎。康耀辉说,从广州坐高铁一个半小时便到了贺州,姑婆山、黄姚古镇等景点又如此有特色,下次还要再带朋友过来旅游。
近年来,贺州市紧扣自治区党委对贺州工作提出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总体要求,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主抓手,抢抓大湾区产业外溢发展机遇,修铁路、建公路、造码头、建枢纽……
交通先行,贺州市以城区为中心,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一、二级公路为干线,城乡衔接、四通八达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目前,贺州市铁路总里程公里,随着贵广高铁的全线贯通,每天往来大湾区经停贺州的动车达90趟次,实现一小时直通粤港澳大湾区。
“途经贺州的正在建设中的各条铁路、高速路就有6条,当这些路修通,贺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枢纽的‘段位’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贺州市交通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雷兴说。
“十三五”期间,贺州市公路总里程达公里,交通东融取得跨越性进展,有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跑出东融“加速度”。年至年,贺州市交通项目建设资金连续保持80亿元以上高位,促进了全市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吴显烨
通讯员:侯华
编辑校对:李慧
审核:李军田
总监制:郭勇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houzx.com/hzsxc/1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