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贺州市特色农业产业取得较快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在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行动方案的要求,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推动现代特色农业转型、优化和升级,贺州市优质粮、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肉牛肉羊、生猪等特色农业产业取得较快发展,有力助推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当前工作进展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粮食产业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年贺州市粮食播种面积.3万亩,比5年减少1.4万亩,粮食总产72.7万吨,增加0.37万吨;根据统计部门提供的贺州市7年前三季度农作物及粮食播种情况初步对比表:贺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完成.63万亩,完成计划任务万亩的.33%,春收夏收粮食总产38.92万吨,完成计划任务70.5万吨的55.2%。
2、特色果业
截至8月底,贺州市新种水果面积5.64万亩,其中特色水果脐橙1.05万亩、贡柑1.16万亩、沙糖桔1.76万亩、三华李0.29万亩。
3、蔬菜产业
年贺州市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为97.08万亩比5年增加4.51万亩,总产量.4万吨,增加9.42万吨。根据农情统计,截止到9月20日,贺州市蔬菜播种面积67.19万亩,预计产量.5万吨。
4、茶叶产业
5年贺州市茶叶种植面积公顷,采摘面积公顷,茶叶产量吨,茶叶产值6.11亿元。年贺州市茶叶种植面积公顷,采摘面积公顷,茶叶产量吨,茶叶产值6.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5.63%、11.11%、11.13%。7年预计贺州市茶叶种植面积公顷,采摘面积公顷,截至9月底,预计茶叶产量吨,茶叶产值6.32亿元。
5、食用菌产业
年贺州市食用菌面积.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8万平方米,总产量6.66万吨(鲜品),增加2.1万吨(鲜品),其中黑木耳.15万平方米,增加60.3万平方米,产量1.81万吨(鲜品),增加1.33万吨(鲜品)。7年贺州市重点推进黑木耳的发展,预计今年可发展到万棒以上。
6、肉牛肉羊产业
据统计,年,牛出栏7.88万头,与5年相比增长3.01%,截至7年9月底预计出栏5.06万头,同比增长3.21%;年,羊出栏5.44万头,与5年相比增长5.02%,截至7年9月底预计出栏3.99万头,同比增长4.72%;
7、生猪产业
据统计,年,生猪出栏.82万头,与5年相比-3.56%。截至7年9月底预计生猪出栏.21万头,同比增长10.62%。
8、富硒农业
据统计,年,贺州市参与富硒农产品开发的企业14个,建立示范基地14个,示范面积亩,生产富硒农产品数量吨,富硒产业总产值.2万元,与5年相比,增加富硒农产品开发企业7个、示范基地7个、示范面积亩、富硒农产品数量.7吨、富硒产业总产值.9万元。7年,参与富硒农产品开发的企业14个,建立示范基地14个,示范面积亩,预计富硒农产品数量.5吨,富硒产业总产值.6万元,与5年相比,增加富硒农产品开发企业7个、示范基地7个、示范面积亩、富硒农产品数量.2吨、富硒产业总产值.3万元。
9、休闲农业
目前,贺州市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30个,星级农家乐30家。其中,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1家;四星级以上星级农家乐8家,农业旅游示范点9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今年,贺州市拟申报7年度广西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9家,拟申报7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7家。
(二)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情况1、粮食
年贺州市重点推广隆两优、c两优华占、早丰优华占、H两优等优质稻、杂交水稻、超级稻新品种40多个,7年引进示范推广主推品种H两优、五丰优T、五优、深两优等30个以上。
2、蔬菜
年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全年引进试验示范玲珑节瓜、甜仙子3号节瓜、锄头牌红莴笋、大绿洲红莴笋、精纯青杂3号大白菜、贺研1号丝瓜等蔬菜新品种40多个,5年共引进推广示范桂椒10号、金船包心芥菜绿仙子5号节瓜、甜仙子3号节瓜、皇冠丝瓜、中研红2号番茄、农科1号番茄和桂福园小番茄等蔬菜新品种40多个。截止到9月份,7年引进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30多个,特别是示范推广的“大顶”苦瓜新品种,深受粤港澳市场的欢迎。
3、食用菌
年贺州市天润食用菌有限公司生产的“仙回”牌黑木耳先后获得了国内食品有机认证、欧盟食品有机认证,8月“仙回”牌黑木耳被自治区质监局评为广西名牌产品,结束了贺州市在食用菌发展中无知名品牌的历史。年1月15日,中央电视台7套节目隆重播出了天润仙回—喝着山泉水长大的黑木耳节目,对天润公司发展黑木耳的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4、茶产业
茶品种结构逐步优化,红茶、绿茶、黑茶等品种日渐增多。近年来加大红茶生产力度,一芽一叶的鲜叶大部分用于生产红茶,年以来,红茶产量占干茶总产量由前三年的1/4左右,上升到40%左右,部分企业的红茶产量占其茶叶总产的70%以上。而绿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由原来的70%左右,下降到年的56%,预计今年下降到50%以下。黑茶产量也在逐年增加。5—7年有机茶认证基地分别是6个、8个、10个,认证茶园面积分别是亩、亩、亩,有机茶总产量.18吨、.98吨、.2吨。7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基地1个(昭平县大脑山茶业公司)。现有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基地2个。
5、肉牛肉羊
继续抓好牛品种改良工作,推广牛人工授精技术,年,贺州市牛杂交配种母牛头,与5年相比增长-17.77%。打造“广西山水牛”品牌。
6、生猪产业。年,贺州市能繁母猪14.93万头,同比增长14.23%。截至7年9月底预计能繁母猪15.12万头,同比增长5.86%。良种对生产贡献率达到70%以上。年,贺州市瘦肉型猪出栏.71万头,占总出栏量的68.25%,同比增长1.56%。截至7年9月底预计贺州市瘦肉型猪出栏96.21万头,占总出栏量的70.12%,同比增长2.36%。
(三)产业提升主要亮点1、粮食示范区创建取得新发展
年,启动县、乡级粮食示范区创建工作,钟山县采用“五化”建设模式打造雅瑶华香县级粮食产业示范区和八步区信都镇利成乡级粮食示范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一批广西县级、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2、供粤港澳蔬菜稳步发展
年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了广西首个供港蔬菜的企业标准,进一步推动了贺州市供港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目前,据市检验检疫局统计,贺州市有证书且在有效期的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3个,面积2.09万亩。
3、食用菌规模化发展有新突破
依托贺州市天润食用菌有限公司、贺州市万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贺州市天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创建了县级昭平天润有机黑木耳示范区和菌临天下食用菌乡级示范区,昭平县天润有机黑木耳示范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一批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年贺州市黑木耳智能生产流水线达到23条,规模化连片种植面积亩以上,建成广西最大的仿生态黑木耳稻耳轮作生产基地。
4、从单一茶产业向茶旅融合产业转型
按照“茶园景区化、茶旅一体化”思路,突出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济,全面提升茶旅融合效益。昭平县按照“一廊六区”布局,着力建设百里茶文化长廊、黄姚茶道养生文化产业区、走马茶文化创意小镇、马圣茶文化教育演艺区、南山茶海养生休闲度假区、昭平茶文化商业街、富罗温泉养生茶庄园等,努力打造茶旅精品旅游线。
年,各种形式的休闲茶旅游产业服务主体28家,从业人数5多人,其中农民就业多人,带动农户多户,年接待人次达60余万人。八步区以黄洞月湾茶园为景点,利用黄洞瑶族风情及月湾优美景色,建设以生态种茶、采茶加工、品茶销售为主题,集瑶族风情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景区。
5、肉牛肉羊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农户”或合作社抱团养殖模式,改变传统放养方式。以“钟山山水牛养殖公司”“贺州市金农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牛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目前已涌现“广西山水牛”牛肉品牌。
6、贺州市生猪生态养殖效果明显
以创建星级示范场为抓手,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支持力度,大力推广高架网床、密闭式水帘降温漏缝自动刮粪免冲水、离舍发酵床、“微生物+”等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生态养殖成效。截至9月底,贺州市共认证星级生态养殖场个,累计建成高架网床21个场1.2万平方米、水帘降温漏缝自动刮粪猪舍栋近30万平方米;贺州市自动离舍发酵床个9.2万平方米,占到贺州市规模养殖场的61%;新建、改建、扩建沼气池、化粪池等粪污处理设施越1.3万立方米;新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池立方米;贺州市现有家养殖场使用益生菌产品应用于拌料、饮水、除臭、环境消毒或粪污处理。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选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对文章的真实性由原作者保留,本号不做承诺!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综合:广西农业
法律顾问:广西欣和律师事务所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houzx.com/hzsxc/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