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W通到赫德岛上

从海南岛赶回上海,就是为了通上赫德岛VK0EK。上一次赫德岛远征电台出现是年,那时候我还是BD4DW,距离年10W个人电台BG4DW(三级)开台才两年。由于当时对于二级BD个人电台尚有较多的频率限制,所以尽管那时BD4DW在国际上已经为人所熟悉,甚至在我升为BA4DW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那些国外台还习惯BD4DW这个呼号,而不是BA4DW,那主要是因为我主动呼叫CQ比较多。然而,那时我还没有怎么去主动追逐稀有DX电台,所以年那次的赫德岛远征台我没有通联到过。

我的TS50电台和FLZ功放

年6月,我从二级升到了一级,呼号从BD4DW变为BA4DW。有了使用全部业余频率的操作许可后,年的10月和11月,我参加了48小时的CQWW比赛SSB模式和CW模式,创造了两个七八年后才被打破的单人全波段中国记录,这两个成绩直到今天也是低功率的好成绩。也正是因为有了全部的频率操作许可后,从年左右开始,我才真正开始了DXCC和IOTA的长跑。

年,赫德岛再次从空中出现,距上次已经有19年时间了。赫德岛太偏远,组织一次业余无线电活动非常不容易。

20年不离不弃的“老伙计”

年3月初到3月中旬,因为工作关系,我从上海飞到海南。去之前我和BA4ALC简短地聊了几句,说准备把电台带到海南,然而我的建伍TS50电台已经老旧,状态不好。不过,最后还是没有换他推荐的FT-D新机,还是带着用了近20年的TS50到了海南。那时候我和他提到我有点儿担心在海南待的时间会比较久,在海南通不上赫德岛。

我只有一部TS50电台可用,没有备用电台,所以在家里通联是它,出去远征也是它。再说说家里的其他设备,那台FLZ的W功放有点儿老化,在连接功放使用时,TS50上有信号接收衰减的现象。两根定向天线也已经在屋顶上树立了16年,经历了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那根单振子的40m和80m波段共用的可以旋转DP天线掉落了一半的振子,已经不可用。30m波段以上的6个波段,依靠那两根定向天线,仍然可以勉强工作。

屋顶上用了近20年的天线

30m、17m和12m波段是一副3波段共用的天线,2个单元。20m、15m和10m波段也是一副3波段共用的天线,4个单元。这两根天线都不是全尺寸的,而是有加感线圈的。加感线圈对于发射功率的限制是W,这是老式日本天线的制式。我从来没有换过天线,天线因为使用时间太久的缘故,振子的铝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和加感线圈的连接部分有氧化和接触不良的情况。

楼顶上只有一个铁塔,铁塔上装有3根天线,为了解决接触不良的问题,前两年曾将最下面的20m、15m和10m波段的那副天线卸下来,把连接处的螺丝全部松开,将连接部位擦过一遍重新组装。位于中间的那副30m、17m和12m波段天线则又重新拆装过。最上面40m和80m波段的那根一个单元的可旋转天线一直没有拆下来过,掉落的振子没有再装上去,处于不可工作的状态。

伤脑筋的“小冰河时期”传播

不仅是天线情况不给力,这几年的传播也没有前几年那么好了。这一个太阳黑子周期的活跃度和上一个周期比要低了不少,主要体现在太阳黑子数目少。我在想,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两年的冬天才特别冷呢,“小冰河期”来了吗?

记得年、年那会儿,每天早上上班前,7:00多的时候,15m波段上都有加勒比电台的信号过来。在玩m波段之前,我就只有W功率。W也通到很多加勒比国家,翻出这些QSL卡片来,加勒比那些岛国电台给我的信号报告也就44、51、53、55之类的,但至少我能听到他们,他们能听到我。如今别说加勒比了,就是美国东边一点儿的州也成了我的稀有电台,不怎么能听到。

年时通联远征台收到的卡片

记不得哪一年了,加勒比海里的K5D出来,我在家守候了十多天,也没能听到,更没有通到,这个成了缺失的DXCC。去年,K5D的“兄弟”,同样位于加勒比海的K1N远征台又出来了,我知道在家里通到的机会可能比较小,但和通K5D时不同的是,这时候上海附近已经有了超级大台BY5CD。为了避免重蹈K5D的覆辙,年2月,在K1N远征刚开始和中间的时段,我曾前后两次前往宁波市横溪镇海拔m的BY5CD住了几个晚上,希望在那里能够通到K1N。我的想法是,即使是借助BY5CD的优良设备,但努力是我自己付出的,在那里如果能通到也一样。结果因为时机不巧,在BY5CD守候的那几天,我仍没能通到。BY5CD在常规的5个波段有大型天线,但是没有12m波段、17m波段和30m波段的天线,无奈之下还是回家,在K1N远征快要收尾的时候,在12m波段上勉强完成了一个QSO。

弃海南返上海

赫德岛当然没有K1N这么难通联,要通那里,电波过赤道往南走,不用过北极。这样如果在家也有机会,没有必要去BY5CD那样的大台。我只要确保能够通到一次VK0EK,一个QSO就能让我满足。

其实比起上海来,海南岛是一个更容易通到赫德岛的地方。从上海到三亚要往南偏西飞3个小时,无论是从纬度上还是经度上,海南处于比上海更南,并且更西的位置,更接近赫德岛。但是我带到海南的设备除了TS50,就只有一根电线做的DP天线。如果没有竞争的话,我的W加DP天线,在海南有很大机会可以通到VK0EK。比如到远征活动快要结束的那几天,也就是所谓的“白菜时段”,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赫德岛是19年没有出现过的DXCC,其稀缺度可想而知,想通的人太多,竞争太厉害。

在海南,我体会了一下最近的传播,觉得传播情况不好。我从年开始,每年利用休假加上周末时间去一到两个海岛,到年,完成了中国大陆海岸线上的所有中国IOTA的海岛远征,从北到南,15个海岛我都去过了。每次在海岛上,传播情况都不错。

年以后我开始了旅行,不仅去了中国每一个省的多个市县,还去了世界六大洲。在国外,比如非洲的纳米比亚、大洋洲的库克群岛、欧亚的土耳其和英国等进行了远征操作,但国内的海岛远征活动在年后就停止了。

这次年在海南操作,和年在海南博鳌那次一样,也是工作之余的操作。年我只在博鳌操作了3天,因为时间短,没有什么可写的,所以是15个海岛通信中唯一一次没有写下远征纪实文章的一次。

这一次也没把它算作远征,但是可以先体会一下传播。感觉传播明显没有上一次5年前在广西涠洲岛时来的好,5年前的主打波段是10m和12m波段,W加DP天线,通到了中美的洪都拉斯、西非的塞内加尔,加拿大最东面的纽芬兰岛也都完成了不少个QSO。那一次,10m波段上只用半天,12m波段上只用一天就分别完成了两个通联世界六大洲的WAC,而且不仅是CW,SSB的效果也很好。

除了年海南那次,我的每一次海岛远征都有纪实文章,我特意查了一下登载在年第6期《现代通信》杂志上的那篇涠洲岛的文字《环中国大陆海岸线远征通联收官之战——BA4DW/7广西涠洲岛通联纪实》。年10月涠洲岛远征时,太阳黑子数(不是SFI,而是SSN,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值),而到了年3月上旬在海南岛时,太阳黑子数是60多,3月下旬回到上海,WPX比赛时降到了20多,到了4月初只有11。

发表于《现代通信》杂志的文章

这一次在海南,天线设备和以前的海岛远征用的一样,TS50加上DP天线。我也仅在有利于W低功率的高波段操作,这次几乎只在21.MHz的15m波段CW上操作。

和以往的海岛远征相比较,这一次,傍晚的欧洲方向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最远到亚速尔群岛,包括几乎所有欧洲的主要DXCC(不包括摩纳哥、梵蒂冈、列支敦士登等几个小国),并且“Pileup”层层叠叠。从这一方面讲,可以享受一层层快速清理电台堆积的远征乐趣。但是,早上的北美方向完全不给力,只通到寥寥几个。南美居然仅仅通到了一个:巴西的PP5AM,Log里还有一个哥伦比亚的HK3是下午时段在欧洲的强劲信号里进来的,信号+,猜想多半是某欧洲台代打,其真实性要打个问号。

每次海岛远征都完成一个通联六大洲的WAC,这次在海南算是勉强完成了计划。非洲方面通到了南非的ZS6A和毛里求斯的3B8CF。但是北美方向,十多天里,除了墨西哥的XE2K过来的信号最强劲外,其他连美国西部的强台过来的信号都很弱。尽管我的倒V天线是最简单的天线,效果和定向天线没法比,可是用同样的天线在5年前通到了很多北美电台,这次通到的北美台数实在太少了,这说明最近的传播很不给力。

这样的情况,让我实在还是有点儿担心通不上赫德岛。在海南的工作差不多也结束了,我决定尽早定下机票,带着TS50从海南返回上海。从海南岛赶回上海,就是为了通上赫德岛VK0EK。

煎熬中的耐心等待

靠近南极大陆的赫德岛的位置也实在是荒僻,远离非洲和澳洲大陆。远征队去程从非洲出发,回程返回澳洲,两段航程的距离都很长。我在海南时,就







































儿童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白殿疯长什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houzx.com/hzsxc/36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