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打工仔,也在集市摆过摊这个贺州人现
村里的年轻人都争先恐后地到城里发展,
彭上坚却回乡当起了农民,
一门心思种起了芋头,
还把它卖到了全世界。
(视频)
经过几年打拼,彭上坚在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新莲村创办了一家现代农产品出口加工型企业。“以前做梦也没想到种芋头能做成这么大的事业。”彭上坚家里穷,初中没毕业就出门打工,因为缺乏技术,每个月赚的钱还不够生活。
外出几年,赚不到钱的彭上坚又回到家里谋发展。他们家有种姜的传统,每到收获的季节,彭上坚就把姜挑到集市上卖。肩都挑烂了,一年下来只能赚一两千块。“这样下去,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彭上坚开始四处打听姜的销路。
几次跑市场,彭上坚拿到了生姜的订单。他把自家的姜和村民种的姜运到了广州卖,收姜的买卖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一次,彭上坚到越南去收姜,偶尔发现这里芋头的市场需求很大。瞄准“需求侧”的彭上坚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种芋头。
“我在新莲村成立了‘贺州市天顺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运营的模式,将种植户们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结合,如今,我们的芋头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到东南亚国家。”彭上坚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种芋头都是靠外地老板来收,要是错过了收芋头的时间,只能挑到集市上卖,特别辛苦,还赚不了几个钱。
自从围着订单转,
村民们卖芋头也变得轻松起来。
新莲村的王玉萍就是其中之一。再过几天,她种的芋头就能收获了,望着长势良好的芋头,她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信心。说到销路,王玉萍笑着说,“早就被预定咯。”
这几年,紧盯着市场的彭上坚,看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为了更好地对接市场,年,他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了一家现代农产品出口加工型企业。公司大力发展芋头、红薯、马蹄等农产品,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种植面积达.67公顷。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彭上坚不仅仅满足于“卖原粮”,他开始在加工、品牌上下功夫。“芋头、红薯的保质期有限,如果不在保质期卖出去,坏了就没人要了。”为了延伸芋头、红薯的“产业链”来提升“价值链”,彭上坚建有容积立方米的速冻室、容积立方米的冷藏室以及年产一万吨香芋等果蔬加工生产线。
早两天,彭上坚还接到马来西亚客商的订单,订购一批破半冷冻的芋头产品。“加工过的芋头一公斤能卖到2.6美元。”尝到加工甜头的彭上坚还打算往精深加工发展。公司投资了万元正在莲塘镇长湾村新建年产2万吨出口蔬菜加工生产线和平方米的食品加工厂。
目前,公司还联合长湾、新莲、炭冲、文坡等10个村民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订单农业实现公司、村民合作社、农户三赢。
记者:李军田赖文艺通讯员:白玉凤
编辑:林婷
审核:叶思远
精彩回顾:
21日爱莲湖畔免费吃美食!贺州长寿文化节、新媒体群英会来袭!
贺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龚晖接受审查调查
命悬一线,他飞身一跃跳桥救人!这位“背影哥”是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houzx.com/hzsxc/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