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这个古镇名气不大,却入选中国最值得
广西有个黄姚古镇,在昭平县,在全国古镇中不算太出名,但众多名气响亮的古镇越来越让人却步的时候,却不妨来黄姚看看。对黄姚的记忆深刻还来自我的粗心大意。订好了广州去黄姚的高铁,到了南站才发现那趟车是在广州火车站发车,顿时一脸懵圈,所幸好脾气的同伴并未抱怨我的大意,一番折腾后改乘大巴到了贺州,再打滴滴前往古镇。晚上8点多,古镇外的大排档却正是热闹,点上几个菜两瓶啤酒,两人吃得不亦乐乎,一次疏忽变成了开怀畅饮,好性格的旅伴很重要。见两人吃得如此开心,旁边一桌便问我们是否专程等检票人员下班之后才来的?我与同伴四目相对:可真不是故意的呵。进到古镇天色已全黑,串串红灯笼指示着方向,灯光倒映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几棵粗大的古树盘根错节,远处高低错落的民居,点点灯光,很有层次感。不得不说,黄姚古镇夜晚的景色确实很美,但却不吵闹。七弯八拐,导航也找不到客栈,致电老板出来接我们,谁知他竟然从一条看似没有路的小巷子里冒了出来,带着一脸惊诧的两人到了他家,同伴苦笑:在黄姚,导航很不好用。夜晚的黄姚静寂得只有蛙叫声响亮,喧嚣都市有时想寻一个能安然入眠的环境都是奢望,那就找一个名气不太大的古镇住上几天吧。“黄姚”之名的由来,则是据说当年这里曾是不毛之地,后有黄、姚两姓人家迁来定居。后来宋朝将领杨文广率部到此,询问古镇之名,当地土著便答曰:黄姚,古城因此得名。早晨醒来,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的古镇最美,这时还没有旅行团“杀”到,是领略当地人生活的最佳时刻。沿着石板路走一会儿,就被阵阵豆浆的香味带到了早餐摊,豆浆够浓够香,喝完又加一杯。沿路看到不少小摊卖黄豆黑豆,原来黄姚的豆制品是一大特色,当地有豆腐和豆腐酿,都值得尝尝。由于豆子好,豆豉和酱菜也很有名,逛到了镇中心的时候,许多卖酱菜的店铺,门前摆开一排大大的酱缸,阵阵酱香传来,惹得游人纷纷驻足,东闻闻西看看。其中最有名的是豆豉酱,还被称为“昭平三宝”之一,店家介绍上还称,黄姚豆豉酱曾做过宫廷贡品,这倒是引起了一众人的极大兴趣,包括我。贡品从来都是稀罕矜贵物,酱菜也是贡品倒是初次听闻,何况这贡品“价廉”,于是纷纷买上一些。待到了午餐时候,一看餐馆菜单,也是各种豆豉特色菜肴占据显眼的位置,豆豉炒五花肉、豆豉蒸鱼、豆豉排骨……吃着豆豉蒸排骨,同伴冒出个疑问:“广西老友粉加豆豉的传统是不是来自黄姚?”中国的古镇很多,人们多多少少都去过几个,北方的古镇,无水欠缺几分灵气,江南的古镇,商业气息过重,而名气大的,又熙熙攘攘的游人,甚至热闹过都市。而黄姚古镇论风景既有桂林山水的秀,又够古朴、宁静,古镇的本色仍在,没有被过度商业化,也就还无令人却步的尔虞我诈。古镇虽不大,却也号称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还有寺庙景观、亭台楼阁几十处,而只为度假放松而来的我们,漫无目的走逛,并未一一去到。黄姚八景之一的带龙桥,算是游客最多的地方了,从这里看古镇,无论哪个角度都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画面。“盘道石鱼”,一条两尺长的“石鱼”在街中心露出石板。它本是地上一块天然石脊,石匠们独具匠心,顺其自然形态打造成一条“石鱼”,村民们还用古朴的方式进行供奉。听客栈老板说,黄姚人至今还保存着打草结的习俗,到了播种时节,人们只要在已经播种的水田头插上草结,就表示田里已经种上农作物了,其他人便不会去踩踏,也自觉防止鸡鸭猪牛下到这块田里,而此类约定俗成的习俗还有很多。“仙人古井”也是其中一个,它分作饮用、洗菜、洗衣三部分,大家几百年来严格恪守。我喜欢黄姚少有的安静,哪怕在热闹的假期,也能从容地拍出没有游客的照片,坐在小吃摊吃碗东西,摊主也有空和我闲聊几句。而不经意转个路口,那墙上的宣传画年纪比我还大,一个不经意就走进了古镇的历史。优美的跳跳桥更为古镇增添了情趣,还有“一整排”的水泥滑梯,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我这大朋友却才初次得见。广西的山秀美得有些可爱,稍稍找个角度拍张照片,那些山丘都是绝佳的背景,让古镇成了天然的山水园林。黄姚古镇被称“梦境家园”,没去详细了这个叫法的由来,但却是和我在古镇短短两天的感觉有些相似:梦里,就是慵懒的,随性的。
上一篇文章: 广西适合穷游的6大宝藏城市广西被低估的 下一篇文章: 广西这些5A级旅游景区后备选手你更青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houzx.com/hzsxw/1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