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去逛一逛贺州乡村景点

“五一”长假跟小编逛一逛贺州乡村景点

美丽的浮山

地理位置:位于临江和桂岭河交汇处。

浮山名称的缘由:浮山是贺街八景之一,是一个著名的风景点。浮山实际上是在临江与桂岭河交汇处矗立着的一座小山岛,因两江交汇处江面宽阔,排水通快,所以连年洪水都不能将它淹没。人们甚感奇怪,以为它会随水浮起,故得名浮山。

浮山建筑:上建陈侯祠、环碧亭、沧浪亭。历代名人题咏颇多。

登上浮山,有一石级路曲曲弯弯、盘桓而上,直通浮山大门。浮山南面正对龙马村,临江和桂岭河汇集成的贺江从沧浪亭流过。沧浪亭是一座由四根石柱支撑的两层亭台,底层石砌围栏,紧挨着一座碧瓦卫生间。沧浪亭顶层空旷,周围有两棵古树遮荫,置身其中观景非常优雅。

浮山大门右边是环碧亭,是一座两层碧瓦飞檐的红柱亭台,非常雅观美丽。

环碧亭最底下围墙上是南华铝材敬立的石刻,写着有求必应四个红字。

环碧亭一层内置石桌石椅,围栏正面雕刻着大清道光丙戊年十五龄童子王燮和写的“中流砥柱”四个刚劲有力、气势宏伟的大字。

一层亭台顶端两根柱子间,有著名广西民主人士民国26年(年)李济深手书石刻“浮山”二字。

石级路尽头是浮山拱形大门,拱形大门的上方刻着两个红色篆体字“浮山”两边是题词,顶端墙壁上刻着一幅幅彩色壁画。碧瓦灰墙。

石拱大门两边有一副以青石精镌的篆书对联:“访逸老芳迹钓台犹在,作中流砥柱玉印常浮”。

在浮山拱形大门前,立着两块石碑,一块石碑上写着:标志说明,浮山又名玉印山,峙立在临、贺两江的交汇处,气势磅礴,有“中流砥柱”之称。山奇林茂,风景优美。上建有陈侯祠,环碧亭和沧浪亭,为宋代建筑工艺精良。造型美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历代名人题咏颇多,为贺县八景之一,也是旅游胜地。虽历代几经重修,仍能保持原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自公布起,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此山取土,取石。伐木和採摘花果,更不得在墙上乱涂滥写以保持原貌。山五十米以内水域不准放花炮。保护范围:山脚周围十米以内水域。

另外一块石碑上写着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浮山,贺县人民政府,年4月7日公布,年6月1日立碑。

在浮山大门前一块石头上刻着古人字迹,力挽狂澜。

跨入大门是一段走廊,走廊里红柱支撑,红色的房梁上还悬挂着红色的稠布灯笼。一边是大理石栏杆,栏杆外是一棵棵攀爬在岩石缝隙中的古树,枝繁叶茂,向外延伸。一边是高高的墙壁,墙壁底部是一张张捐款人的名字的刻贴,墙壁顶部绘制着一幅幅各种彩色壁画,天花板镶欠着一根根长条红色木板,天花板有的地方已经变黑,壁画有些线条已变得模糊,但依然掩盖不了浮山昔日美妙绝伦的容颜。

走过这段走廊,跨过一个拱形门,就可来到陈王祠门前的庭院里。

这里是整个浮山最宽敞的地方,只见正中门楣上刻着三个黑字“陈王祠”,大门两边还有一幅对联,红色牌匾上写着黑字“玉印镇中流锁轮临江资保障,钓台存古蹟潆洄贺水不扬波。”前辈孔巨川等题。

大门两边高墙上有两扇穿花石窗,石窗下是彩色画贴和刻贴,最奇特的是,在大门前走廊里上空天花板,有两块房梁绘制了一对类似于蝙蝠样子的图案。

大门对面一段围墙上,有民国李孝先写着钓台两个字,钓台旁边还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内容是:山旧有陈王钓台,岁久坍毁,兹于祠前修复,以存先正遗迹。惜僻居边徼未克,与桐卢严先生之台,一絜其高下也,监工者李熙衡、钟祖裕、李正修、李芬芳合并附书。民国丙辰冬月李孝先记。

围墙上方蹲着一对石狮,石狮的头互相对应,钓台对面右边是桂岭河,左边是临江,两条河汇集成贺江。

跨见陈侯祠大门,只见祠内后座一个贴满磁砖的高台上是陈王香龛,香龛里端坐着陈王木雕神像。这陈王一身古代君王打扮,头戴皇冠,黄袍加身,双手放在雕有龙头扶手的椅子上。面露微笑,和霭的注视着前来参拜的每一位善男信女们。

陈王的香龛制作得特别精美玲珑。两边红柱上攀爬着两条活灵活现的金龙,金龙龙头冲着陈王的神像,一幅恭顺的模样。两条龙柱上方是一块横匾,雕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还写着威灵显赫四个金字。这牌匾和两根龙柱组成了香龛的门脸。

香龛上方镶欠着一块双凤朝阳的横匾,也是木制雕刻,横匾两边是一格格雕着花鸟虫鱼的刻画,横匾和刻画都是诩诩如生、维妙维肖、精美绝伦。

香龛龙柱两边立着两个护卫,香龛前摆放着两个写着“侯大王之神位”的灵牌。还有一个蒙着红花红布的精美御赐灵牌,上面写着“敕封护国庇民陈侯惠灵王之神位。”

香龛两边的墙壁上还有一幅对联,写着“人海茫茫知己一生惟李靖,声灵赫赫寇兵十万破曹成。民国六年贺县知事郭宗潘题。

香龛前有一个香案,摆着香炉和供品。屋内一角,一个木架上放着一个鼓和钟,钟顶是两条含着珠子的龙头,钟面上写着浮山神钟,国泰安民风调雨顺,公元.

据说香案下有一口不规则的井,直径20公分,深有20多米,直通地下,里面有泉水涌出,用竹筒可以打出水来,清甜,能饮用,现在还没有开发出来。

走出陈侯祠,穿越两个拱形门,就可来到一个回廊,回廊墙壁上绘制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画像两边的对联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横批是“天下为公”画像下面是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离开孙中山画像,穿越一段走廊,就能来到环碧亭二层楼台上。环碧亭面向一片沙滩,环碧亭由六根红柱支撑,民间俗称六角楼,六角楼六个飞檐角分别爬着六条张牙舞爪的红龙,龙头一律冲外,六条龙尾齐齐高竖,形成尖尖的亭台楼顶。

环碧亭对面的墙壁上有一个鹅字碑,那是一个独笔狂草的大“鹅”字,用笔苍劲有力,鹅字旁有一段文字。

原文是:黄鹤楼鹅碑,辽海门澹八书。鹅泉在归顺邑南山最深处,清流一曲,回视长江万里,觉:地灵、天堑、雄秀名钟,攀萝濡墨临此幅。奈崖岸陡峻,不堪剧刻。适安湖嵌濑,阁成即以镌之壁端。嘉庆戊寅育堂宋庆和识。

译文:黄鹤楼“鹅”字碑的来历,是辽海门一个叫“澹八”的人写的。鹅泉在归顺县南山的最深处,如一道清清的泉水,弯弯曲曲地流出,回头望去,长江滚滚,万里滔滔。让人只觉得大地是何等灵秀、天空如深渊般遥远,天地之间的万物雄伟又俊秀。量好尺寸后,就临成了这一幅字。正因为考虑到鹅泉边的峭壁不适宜刻字,太危险了,所以临好这一幅字后就没有用武之地,很可惜啊。正好安湖建筑嵌濑阁,嵌濑阁落成后,就将这一幅字刻在壁的顶端。落款:嘉庆戊寅育堂宋庆和识。

环碧亭下有一条石级路,三十一级台阶,台阶下石壁上有四幅古人提词.

一幅是一首诗:

明月前身几费猜

加冠犹记燕投怀

云根便是三生石

五百年前客再来

已未十月.李孝先题.

一幅是提词::山高水长

民廿七年中秋,谭子良、黄冠英、费疏筠、陈良模题。

一幅是留名:民国戊午七月,李瑞安,钟鸿卿,龙式如,李南陔,李尹山同游。

一幅是提词:云根。

六六年四清运动大破四旧原先浮山修建的陈侯祠全部都被烧毁,据当地老百性传说,当陈王像被丢进火堆时,自己竟自行跳跃。

8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20万重修浮山,为了重点文物保护和传承浮山庙会和浮山歌节。县长和书记亲自过问蹲点历时两年,使浮山恢复了原貌,

陈王像请得是浮山附近的巧匠黄仕强,花费二千元,陈王神像手脚都能活动。香龛雕龙刻凤是来自莲塘白花一个能工巧匠,秦喜。单单陈王像香龛高台就用去了两万多。

陈侯祠牌匾译文

为人最高境界是树立良好的品德,其次才是树立功名,这样才可以名留青史。从古至今,圣明贤哲的人死后能成为神灵的,都是品德和功劳留传千古的。贺县陈王祠原来朝廷御赐牌匾忠佑庙。贺县本地方的人充当了神灵。这个神灵姓陈唐朝初期江平人,自从他中了秀才以后,生性慷慨大方,有好生之德慈悲为怀之心,平时经常拿钱财物品周济帮助别人。他的事迹被当地人交口称赞,陈秀才不置可否不加理会.等到他死了以后,陈秀才的灵魂总是显灵庇护乡亲,乡亲们就建造起一座庙宇祭祀他。有事情就到庙里祷告祈求神灵保佑,每次祷告祈求没有一次不灵验的.当地人都要借助他庇护了。

《礼》这本书上说:“凡是能帮助人们抵御大灾难的人就应该祭祀他。”想陈秀才的神灵能造福于国家有利于人民,这座庙也应该世世代代享受人间香火而牢固,回想起来,从唐朝到现在也有一千多年了。

这中间改朝换代,每朝每代都不一样,每当战乱四起地方受侵扰都能蒙受庙宇神灵的救护。显赫的名声与灵气,随着时间越久越发明显了。

府吏们使陈王的事迹被朝廷听闻,朝廷多次赏赐,每次的封号都高一级,从宋朝绍兴神灵庇护,帮助岳军攻破了曹成,因功御赐庙额牌匾,到清朝咸丰庚申年间,帮助官兵收复城池,因功朝庭晋封护佑伯神灵惠王.陈王显灵了八次被人知道.如果不来传导赞扬陈王的美德,让人们有所听闻,道义上又怎知这护国爱民的神灵是这样灵验的神灵呢?陈王的英风浩气千古长留,同日月星辰河流山岳天地共存.

于是将陈王显灵的事情,同朝廷对他的赏赐封号详细写出来,计算总共显灵了八次,从这可以看出,陈王帮助人们抵御大灾难,人们崇尚功德报达陈王的功劳之心有多么强烈.我们出生在此地,在此地长大成人,千百年以后,还能享受陈王的荣光!

宋高宗绍兴初年,曹成攻破破了贺州,占据了这里,这伙强盗军队在庙宇附近烧杀枪掠,胡作非为.突然看见一个仙人样子的神灵在怒喝他们,大家害怕了,都逃离了那个地方.绍兴二年,岳飞用八千军队,追捕曹成十万军队.当时李刚多次写札子上奏朝庭,因为岳飞军队单靠韩世忠军队协助,竟打败了敌军却不上报朝庭,全凭着这里神灵暗中帮助.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就赏封御赐了忠佑庙牌匾.宋宁宗嘉泰元年,拒李陈寇且救旱,敕封显应侯.宋理宗淳祐二年,封显应广惠侯.淳祐五年,封显应灵济侯.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贼劫库邑令祷之,神悉驱盗,赐谕祭文敕,有司春秋专祭.明思宗崇祯十六年冬,土寇破城复动,兵剿平以护国,追封显应惠灵王春秋专祭。清朝咸丰庚申,助大兵复城护国庇民,广西巡抚入奏,敕封护佑伯神灵惠王。

光绪九年岁在癸未季春毂旦恭立.

从陈王祠匾额这段译文中可以看出,贺街浮山供奉的神灵陈秀山,死后被历代君王推崇,从显应侯一直加封到封护佑伯神灵惠王。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群众称之为炮期吉旦,传说是陈王的生日,庙会就是为了记念陈王举行,舞狮舞龙唱大戏打腰鼓。

每逢农历五月十九,是继四月二十六的又一次浮山庙会。传说这一天是陈王爷的忌日,因他生前是远近闻名的歌师,故八方歌手都在这一天来浮山对歌,以表怀念。

浮山歌节远近闻名,不同凡响,歌手们一早便来到浮山,辰时一到就形成了歌的海洋。语言上,有本地山歌、客家山歌、桂北山歌、粤语山歌;内容有歌唱幸福、歌唱爱情、歌唱新生活、赞美好人好事、批判坏人坏事等;形式上有群体啸歌、个人自由放歌、群体间对歌,单人对唱、男女对歌,以及擂台赛歌等。其中犹以擂台赛歌最具特色。

擂台歌首先是摆擂台。歌台由三张八仙桌摆成竖品字形,下面两张平摆并保留能通过一人的距离,以备攻擂者认输时通过,另外一张跨在两者之间的上方。擂主由上届擂台赛的优胜者担任,如果上届优胜者缺席,许多歌手就会自告奋勇登台代替。擂主站在高台演唱,歌伴们在台下周围帮腔助威。对歌时,没有固定的歌词,对方唱什么就对唱什么,互相斗智,各不相让。双方的歌伴既是帮腔者,又是拉拉队,气氛十分活跃,一直唱到有一方认输为止。输方主唱者要主动走下歌台,心甘情愿地率领本方歌伴从赢方的台下低头穿过,以表认输。

大庙山风光

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湖南保庆有一翁氏,举家迁移到了大坑口万家村,翁家在万家村落户以后,开辟矿山,冶炼金属,很快就成为附近乡村首屈一指的富豪大户。翁家生有七个孩子,最小的儿子人们都亲昵的称他“七宝”。七宝是个郎中,他行医于乡里,村民所患疑难杂症,七宝无不手到病除。老百姓对七宝高超的医术,无不交口称颂,人人敬仰。有一年天降大雨,万家村暴发了罕见的洪水,翁氏家园遭受洪水吞噬,家产人丁倾刻间荡然无存,翁氏子孙尽数丧生在这场劫难中,闻讯赶来的村民们无不潸然泪下,悲痛欲绝。人们对七宝郎中治病救人的大恩大德念念不忘,遂主动捐款集资塑神像设祭台建庙宇,来纪念这位升了天界的“七宝大王”。每年正月十九,七宝的生日为炮期吉旦,周围地方各界人士,组成上香队伍,浩浩荡荡开进大庙山,山上山下旌旗招展,锣鼓喧天,花炮悦耳。祭祀香火缭绕,晨钟暮鼓悠扬遐尔。大庙山是水岩坝的象征,大庙山的知名度,波及面,在富川、贺街、钟山屈指可数,大庙山的建筑,在贺州众多庙宇当中,堪称四方之冠,这就是大庙山的由来。

我搭乘水岩坝中吧,慕名来到大庙山,只见与大庙山毗邻的油茶山,翠绿的坡体,森然罗列着黑底白头的岩石,块块岩石,裸露着脊背,活象千军万马奔腾于飘渺的绿海中,声势浩大,气吞山河。

大庙山满峰是葱茏、苍翠的绿树,山腰峭壁上悬挂着一座轮廓分明、线条清晰的庙宇,碧绿的硫璃瓦飞檐,朱红色围栏;点缀在绿树丛中那黄色尖顶的几个亭子,还有山峰上耸立起来块块突兀的玉石;远远望去,整座大庙山,被一种超凡脱俗、清新雅致的灵气笼罩着,那垂直凌空的庙宇,让你不得不惊叹他的雄壮、伟岸和富丽堂皇。

大庙山门楼是由三层依次降低的黄瓦铺成,门楼顶端伏卧着二龙戏珠,高高的门楣上,写着“大庙山”三个字。门楼前蹲着石狮,石狮旁是花圃,花圃里种植着万年松。顺着幽静雅观的石梯路步步登高,只听得路两边树木上的蝉儿们,放开喉咙,嘹亮悠扬地唱着歌,它们似乎在欢快地合奏迎宾曲。

没走多远,就可来到一片开阔地。开阔地绿草茵茵,一座黄瓦卷翘飞檐的戏台,朝西面东而建;这座戏台名曰“瑞光台”,精雕细琢,古香古色。戏台对面是一个文雅玲珑的亭台,这个亭台名叫“迎宾亭”。“迎宾亭”边围着汉白玉栏杆,同栏杆相连着的是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大庙山矿窿遗址,大庙山文物保护说明介绍,大庙山矿窿遗址,是一处汉以来的采矿遗址,北面的油茶山有汉代遗物出土。清以来开始设庙纪念救人的翁家父子,清道光年间平乐知府富川县知县和民国的沈鸿英等在此摹崖、刻碑。

离开石碑继续登石梯,向右拐,来到“九龙亭”坐在亭子的大理石长条凳子上,眺望山脚下的绿野、村舍、山川、峰峦;明媚的阳光,相伴着山底下大理石切割机传来的“沙,沙,沙......”有节奏的声响,和着山上鸟叫蝉鸣,构成了一幅乡村咏叹图!

这条路走到尽头,就可来到名叫“徐庆门”的黄瓦圆形拱门,“徐庆门”两边有一幅对联是“广华苏福地极目幽静引游人,徐风拂洞天满岩古意醉骚士。”

立在“徐庆门”外,黑黝黝的洞口,飘出阵阵凉气,因为这个岩洞两头通风,岩洞内前后洞口还凿有石径两头相通相连,故当地人给这个岩洞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吹风岩”。我走进“吹风岩”,岩洞内的小路湿漉漉的,四周头顶的岩石,不断渗出水来,滴滴答答的,象是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前走岩洞豁然宽阔起来,洞內有洞,宽敞平坦。可容纳数千人,岩腹仿佛是一个庄严宏伟的议事大厅,大厅右边伸出的石壁围成了敞开的露天窗口,阳光透过这个露天窗口,直射洞底,整个大厅显得明亮光洁。大厅内有石梯直通岩顶,石梯边有两个擎天石柱,上连宝殿,下贯福地。

大厅中间一尊钟乳石。这尊钟乳石身材不高,弯腰弓背,白须飘逸,长过腰际,活脱脱“南极仙翁”现世。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特意造就的“吹风岩”的保护神吧!这个“南极仙翁”集天地之灵气,融日月之精华,永远守护着这片人间福地。我仔细观察了“吹风岩”腹腔内的形状,这高大宽敞的大厅恰似一个茶壶肚子,我刚走过那一小截隧道洞口,却象茶壶嘴。壶内泉滴叮咚,水雾迷漫,壶壁怪石磷峋,钟乳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壶上方传来了阵阵朗经诵佛声,又给吹风岩蒙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宗教色彩,难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称此岩洞为“壶中景”“福地洞天”。在此吟诗留贴,赞美这罕见的人间美景。

据“七宝大王”庙里的碑文记裁,民国期间水岩坝矿业鼎盛时期,华侨矿商云集逝景者络绎不绝,赋诗绘画,琳琅满目,所撼者在十年动乱时期,古迹庙宇全遭浩劫,片瓦不留,实为近代史一大遗憾!庙宇可以重建,可是文人墨客所留的古迹却再也难以寻回了,古庙没有古迹配,这令人遗撼的缺欠,我们这些游玩大庙山的后人,也只好扼腕叹息了!

顺着石梯来到岩洞中间那层台阶,台阶砌有灶台,有木桌,有石圈缸,这些生活用具,是祭祀活动用于生火煮饭招待客人之用。顺着石梯往上走,就可来到一个圆形门楼前,此门楼反面写着“赏月楼”“方壶连福地月楼更喜高朋登”“腹岩接洞天斯景堪留雅士影”正面写着“清风明月”“庙山添异彩福地赐恩享荣华”“嫦娥喜奔月蟾宫攀桂冲宵汉”

门楼前有一对石狮,石狮旁还有一座“眺晏亭”

站在门楼前抬头仰望洞口上方的岩石,只见那条形岩石从天而降袅袅娜娜似仙女下凡长袖翩翩,纤手揽着洞口,宛如嫦娥怀抱明月,维妙维肖。

门楼旁边就是“七宝大王”庙。

只见庙门红色门楣上写着“万古留芳”四个字,两边还有一幅对联“浩气与日月齐辉”“恩泽同乾坤共久”

我走进庙门,认真观察庙宇建筑,原来此庙修建在吹风岩顶层岩石凹处,就好象镶欠在岩石的缝隙里一样,这就是在山脚下观看此庙,有一种凌空的感觉,这不得不令人感叹,古代能工巧匠们的精湛建筑艺术和劳动智慧。

庙宇神殿上供奉着七尊神像,中间那尊眉目慈详,长须黑髯,身穿白色锈花缎袍员外打扮的雕像,就是本庙的主角“七宝大王”,七宝旁边还有四尊神像陪衬,分别是诸葛亮、关羽,孔子、岳飞。两边站着手持大刀的周仓和关平护卫。

看了神殿上众神灵的名次,我不禁哑然失笑,其实七宝郎中生前只是一个百姓敬仰的郎中,死后官府也没有追加任何封号,说白了,也就是一介白衣布丁,其社会历史地位根本无法与孔子、岳飞,甚至文学作品里的人物诸葛亮、关羽相比。特别是关羽,死后被历代君王推崇,神号被加封到大帝,如果天国真有神灵世界的话,这些升了天界的神灵们,看到自己同名不见经传的七宝郎中平起平坐,一定会吵得不可开交,试想,大帝与大王地位相差悬殊,怎能并驾齐驱;可是在忠厚、纯朴、善良的水岩坝百姓眼里,这些神灵们不分尊卑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善男信女们精神的寄托,这恰恰说明了老百姓向往人人平等安康吉祥的幸福生活!

神殿前有两根前廊柱,廊柱上攀附着两条栩栩如生的蟠龙,蟠龙两条前爪落地,龙头昂起,龙口含着珠子。左边廊柱后放有一面鼓,右边廊柱大梁上悬挂着一口生了锈的钟,廊柱前是香案和圃团,神殿上空悬挂着灯笼和旗帜。神殿前的空地上还摆有一匹正欲奔腾的红马,也许这匹红马是向天界传递信息的天马,它把善男信女们烧香时许的心愿,传给天界里神灵们知道,让神灵们降福于人间,使顶谟礼拜的人们心想事成!

庙宇通道上连有一个回廊,回廊尽头有一个小屋,卖蜡烛、香火、烧纸等杂物。小屋里坐着一位老人,神殿红柱间,摆着木桌,桌子上放着竹筒、竹签,木椅上坐着解签老人。也许那天不是上香的日子,庙里只来了一对夫妻烧香叩首,他们离开后,庙里竟变得鸦雀无声,解签老人看我在抄庙旁边的碑文,竟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起炮期吉旦的盛况来,他说,每三年是一个大庆,在戏台上要唱三天三夜的大戏,每家每户要抽出一两个人组成上香队伍,从山脚下,举着各色旗帜,敲锣大鼓,吹着锁呐,浩浩荡荡走上大庙山,各种车辆挤满了山脚下那条道路,凡是开往水岩坝的客车,车车暴满!我不断的点头,应和着老人家的话题,看样子,七宝郎中是一个深受百姓推崇爱戴的地方神灵,人们对他治病救人的美德如此敬仰,香火兴旺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罕见的!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houzx.com/hzsxc/41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