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贺州十大传说排行榜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38675.html

??

为万贺州人打造第一新媒体

?回复“贺州”,助您解决活在贺州的各种问题?

贺妹说:传说之所以为传说,当然有它的传奇所在。对于贺州的传说,你又知道多少呢?

姑婆山的传说

相传在隋末唐初,湘桂大地发生彰气(瘟疫)危害一方,在湘、桂、粤三省交界的贺州市境内的萌渚岭南端天堂山有妙药灵芝能驱彰气治瘟疫。

中医世家后代青年阿满,决心到豺狼虎豹常出没的雄山竣岭天堂山悬崖腹地采集灵芝仙草。时光流逝,阿满进山后杳无音讯,未婚妻妙虹姑娘思夫心切,瞒着家人,只身前往天堂山寻找未婚夫阿满。

七日七夜过去了,她未能找到未婚夫阿满,但却找到了成片的灵芝。她将灵芝采集回去配以中草药熬成汤汁让患者饮服,患者药到病除。乡亲们万分感谢妙虹姑娘。

众乡亲得救了,但妙虹姑娘日夜思念未婚夫阿满,终日到天堂山寻找,并发誓找不到阿满终身不嫁。年复一年,妙虹姑娘年纪越来越大,当地客家人将年长未婚的女人称为姑婆,当地人也称妙虹姑娘为姑婆。

有一天乡亲们发现妙虹姑婆不见了,就派人到天堂山寻找,但始终没有发现妙虹姑婆的踪迹。某日,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得梦:一仙者告知,王母娘娘为妙虹姑婆采集灵芝普救苍生并痛失未婚夫而终身不嫁的感人之举所感动,把她召至上天册封为仙姑,请众乡亲不必再寻找妙虹姑婆。

众乡亲为怀念妙虹姑婆,决定把天堂山改名为姑婆山。因天堂有上天之意,遂把天堂山主峰(桂东地区第一高峰)仍称为天堂顶。姑婆山因此在湘桂粤三省得名。

为纪念妙虹姑婆众乡亲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湖南江华与广西贺州交界处的天堂山(姑婆山)山麈修建一座仙姑庙,以供仰拜,祈求仙姑保佑一方平安。后人为方便供奉,将仙姑庙搬至现在的仙姑大草坪东侧山麈。

公婆山的传说

相传,从前有一个勤劳勇敢、俊俏善良的小伙子,名叫壮哥,从小父母双亡,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平时靠村里人接济维持生活。

一年,村里发生灾害,无法接济壮哥,狠心的地主霸占了他仅剩的地和茅房。于是壮哥背井离乡,选择了流浪,最后走到了公婆山(当时还没有公婆山),看到这里风景靓丽,老百姓善良,就住在一个名叫水帘洞的天然山洞里,靠给别人打长工、做短工来维持生活。

又一年公婆山发生特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人畜吃水困难。老百姓纷纷外出逃荒。而水帘洞内却积着许多水,只是被一道石墙堵住流不出来。传说这个洞原来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居住的,后来孙悟空跟随唐僧到西天取经,临走时把洞中的水封存下来,不许洞中的仙水外流。

壮哥住在洞中,每天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而外面的庄稼却因得不到灌溉被旱死。为了救灾救难,壮哥下决心把这堵石墙打开,他不顾劳累,白天帮人打工干活,晚上凿石开洞,一连凿了七七四十九个通宵,终于把石墙打开了。“哗啦啦”的清泉水涌出洞口,灌溉着干枯焦黄的禾苗,庄稼返青了,群众得救了。壮哥凿开石墙引来了山泉水,解救了这一带村民的消息传开了。很多人慕名而来。有一天,村里来了个美丽的姑娘。一个从恭城瑶乡来、名叫瑶妹的姑娘,长得很漂亮,来亲戚家惯节住了几天后,饮用了水帘洞流出的仙水后,长得更是美丽动人。有沉鱼落雁之美,人见人爱。好多的俊俏后生都想娶她,她却一点都不动心。她知道这里的庄稼丰收,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都是壮哥的功劳。她也了解到壮哥是个忠厚老实、善良勇敢、俊俏能干的人,但至今还是孤苦伶仃未成家。于是她就勇敢地爱上了壮哥,要与壮哥结成夫妻。乡亲们知道后,都非常高兴,决定在八月十五日花好月圆这一天,为这对俊男美女举办隆重的婚礼。

可是,当地官员为了加官进爵,要把瑶妹送给皇上。一天,皇上带这士兵,亲自来选看瑶妹。见瑶妹果真是美若天仙。皇上就急忙下令把瑶妹接进宫中封为贵妃。壮哥瑶妹在水帘洞口,抱头痛哭,誓死也不愿离开。当地的老百姓看见此情此景,也都悲伤地流泪。这一动人的场景惊动了苍天,霎时间,天昏地暗,闪电雷鸣,一道亮丽的白光,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声,把皇帝和那些官兵都震晕了过去。等他们醒过来时,壮哥和瑶妹已化成了一座小石山,紧紧地、永远地拥抱在一起,吓得皇帝和官兵们慌忙逃跑,连皇冠也都吓掉了。后来化为石头成为“皇冠帽”。从此,“公婆山”、“皇冠帽”便永远留在这块美丽的地方。

路花温泉传说

路花温泉现叫贺州温泉。

很久很久以前,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

路花盆地原先是一个四周大山环抱、古木参天的地方,由于树高林密,阳光少,雨雾多,中年阴森潮湿。这里的居民以山菜野果充饥,以茅屋草床栖身。

有一年,寒热雨湿导致几户人家染上了一种皮肤奇痒难耐、全身关节肿痛和软绵无力的怪病。草药不见效果,很多人染病致死。全村人都惶恐不安。

但是住在村东的以为孤身老者却没有传染上怪病,精神和身体都很不错。于是村民去跟老者询问没有传染的原因,老者便将一钵草汤分给了来讨问的村民,村民喝下草汤瞬间治愈了。

消息传出去,村民纷纷来求草汤。老者一时拿不出,于是想起了自己修炼千年的“火珠”可以发挥作用了,便将“火珠”取出,用力向山崖上的石壁掷去。只听“轰隆”一声,石壁陡然裂开一条小缝,小缝喷出一股热气腾腾的泉水。村民纷纷用泉水擦身,数日后,村民都痊愈了。

不久,老者和其居住的草庵也神秘消失了,但山崖上的泉水还在不停的流。为了纪念老者施汤水治病救人,在草庵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小庙,称汤水爷庙。

黄姚七夕传说

传说,农历七月初六晚上,仙宫有七个仙女悄悄下凡到黄姚。她们载歌载舞,欣赏人间美景。不知不觉,口渴了。一位仙女提议喝水润润嗓门。仙女们觉得井水甜美可口,可与仙宫里的琼浆玉液相媲美。一路劳顿,仙女们都汗流浃背,决定洗个澡。皎洁的夜色下,众仙女宽衣解带泡入池中,一边唱歌,一边嬉水。子夜过后,众仙女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水井返回天庭。当晚,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婆婆做了个梦:梦见七位仙女在古井洗澡。老太婆禁不住笑出声来。被惊醒的儿孙们急忙问:“太婆啊,梦到什么好事?”老太婆乐滋滋地把梦见的情形述说一遍,并嘱咐儿孙次日中午,到水井挑水回来,存放瓮中,说是神仙水。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都来排队挑神仙水——“七月七水”。

后来,人们发现这“仙水”可以使药效增强。而且这水存放一年,不变色不变味不生虫。于是每年七月初七中午,挑水的人络绎不绝。现在,还能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仙殿顶传说传说,天上负责纺织精美彩帛装饰天庭的七仙姐妹不分昼夜地纺织。七月初七中午,立秋虽已过,但不刮风时,空气酷热难忍。织布疲惫的七仙姐妹悄悄拨开云层,欣赏人间的青山绿水。眼尖的七妹惊奇地发现一座远离凡尘,直逼天庭的高山,建议下凡一游。于是七姐妹手拉手、脚驾云朵,缓缓飘落到高山的平地。她们尽情地嬉笑、玩乐。累了,渴了,才发现无可坐之地、无解渴之源。大姐玉手一挥,七块平坦、洁白如玉的大石罗列地面,成了石头凳;二姐纤指遥点,一股清泉应声而涌。此时,一樵夫口渴难忍,在找水。当听到女子的笑声,害怕遇到山妖,不敢靠近,但终究抵不过好奇心和口渴,只好小心翼翼地走到泉井,捧起泉水喝了一口,清凉甘甜的感觉漫彻心扉。喝足了,他又把随身携带的葫芦水壶灌满。傍晚回到家,把水壶搁置角落。次年夏,偶然想起那个水壶,找出来,还是满满的一壶水,试着喝一口,水质依然清冽甘甜。于是,七月初七,七仙姐妹下凡的故事,就传开了。后来,信男信女们用石块把清泉镶砌成泉井。那泉井的水虽不深,但旱季不干涸,雨季不溢满。为纪念七仙姐妹下凡到此,人们还在泉井后面的平地建了座寺庙,命名为仙姑庙。正殿叫仙殿。仙殿背后最高的山峰叫仙殿顶。

黄姚地处昭平县、八步区、钟山县交界。三县(区)邻近的男女老少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夜幕降临之前,登上仙殿大山,来到仙姑庙前宽阔的平地守夜,期盼七仙女下凡,获得七仙女的保佑。半夜时分,隆重的祭祀活动风雨不改,参加祭祀活动的人数达到上千人,故显得热闹非常。次日早,上山和下山的人络绎不绝,队伍尤为壮观。

睡人仙石

在路花村沿里松河北上1里处的河滩上,仰面躺着一块形象逼真的人形天然巨石,当地人称为“仙人睡石”,关于“仙人睡石”的来历,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位仙人云游到路花,听闻这里有一青年叫吴生,心地善良、勤俭持家。

某一天,仙人变身成一老人坐在村头,见吴生上山砍柴,便说自己身患顽疾,不能行走,让吴生给他擦背捶腿。吴生立即放下工具,帮老人擦背捶腿。老人一时忍不住吐了口痰在吴生身上,吴生不但没有生气,还宽慰老人。

仙人确定吴生人品后,便对吴生说:“你每日在这里刻石,石缝里会流出米来供养你家人,还会出银两供你使用。当刻下七个字后,路花河中会出现一对金鸭,让你享用一生一世。但不许半途而废。”

于是吴生跟随老人用手指在石头上刻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生十指磨出了血水,在五年后路花河中出现了一对金鸭,但是吴生却只刻了5个字,于是吴生不为所动,继续刻字。终于,七年后,吴生大功告成,仙人携带着一坛美酒和一对金鸭来给吴生道喜。

第二天,路花村人发现寸头的河滩上出现了一块老人睡石,而吴生,则功成名就,顶替老人传艺去了。

南乡温泉的传说

贺州的南乡镇有大汤、西溪、回龙三处大温泉,还有很多小型的温泉。关于温泉的来历,南乡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修仙老人,经过几百年的修炼,终于酿成了琼浆玉液,应天庭之命赶回天庭。

一天,老人来到南乡,被南乡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在西溪小河边稍作休息。

结果,老人一下引起了西溪寨村民的注意,纷纷跑来看热闹。老人被吓醒,赶紧“跑路”。结果被石头绊了一下,把葫芦里的琼浆玉液撒了点出来,顿时,西溪河边升起一股暖雾,老人也趁机逃走了。奇怪的是,西溪河边的暖雾此后经久不散,变成了一股温泉。

老人一路逃啊逃,翻过金图山回头一看,一堆人追随而来,老人吓坏了,一脚踏进了龙回垌面的海洋田中,又撒了一地的琼浆玉液,还有一滴渐到了1公里远的代罗寨西水河边。形成了龙回垌多处温泉和代罗寨河边脸盆大的微型温泉。

老人从洋田里爬出来后,沿着西水河向金鸡山奔跑,但是沿途村寨密集,人口众多,老人被更多人追赶了。到达白鸠、杉木、孟槽三条河流的汇合处的三合口时,刚想坐下歇歇脚的老人又被追来的村民吓到,在孟槽河时把背上的葫芦给摔坏了,玉液全洒了出来,形成了大汤热湖。从此,三合口改称为大汤寨。大汤温泉也是南乡温泉群众流量最大和温度最高的温泉。

老人从三合口爬起来后,觉得这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于是将背上蓝葫芦里仅剩的几滴玉倒在了杉木寨的小河边,腾空而去。此后,杉木寨也有了几处微型温暖。

犀牛望月传说

沙田镇有个叫马京堂的自然村,村头的小凉河边有一座犀牛庙。

很久很久以前,马京堂还叫大湾塘。有一天,天宫中的玉女偷窥到小凉河的美景后偷偷下凡,跃入了池潭中。

玉女在大湾塘与一位叫甲牛哥的青年相爱了。到了秋天,天帝知道了玉女的大胆行为,大发雷霆,命玉女速回天庭。玉女不舍甲牛哥,不舍小凉河上的美丽风景和淳朴民风,抗命不回。

天帝见玉女与甲牛哥和众多青年男女在池潭里洒水欢乐,盛怒之下,天帝一声惊雷炸响,将玉女抓回了天宫,而岸上的白马受到了惊吓,跳入了池潭中。

此后,大湾塘就被叫做马惊塘。后来以为地理先生经过,在马鞍山的石壁上写下“马京堂”三个大字后便与世长辞了。

话说玉女被抓回天宫后被王母娘娘关了起来,因为想念甲牛哥终日以泪洗面。

而甲牛哥也是茶饭不思,天天呆坐在池潭边的一块岩石上,期盼玉女能够回来。后来,甲牛哥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老头子,在后来,在一个天黑风高、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夜晚,池潭边出现了一尊巨大乌黑的岩石,而甲牛哥则不见了。

后来,村民们发现,只要赶牛到水潭里,就会多一头牛,把牛赶上岸又没了。而池潭边的那块岩石越来越像一头大水牛,牛头朝向西山,双目圆睁,仿佛有说不完的酸楚。

这就是马京堂和犀牛望月了,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

最后,感动于甲牛哥和玉女的爱情,村民在池潭边上建造了一座犀牛庙,并于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举行马京堂村犀牛节。

点灯寨传说

相传,点灯山上有一盏宝灯,彻夜长明。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何氏人家来到点灯山,在宝灯的照耀下日夜开荒种地、饲养鸡鸭,繁衍生息,很快形成了村寨。

后来,一名叫欧阳辉的官吏被任命为临贺知县,认为点灯山是块风水宝地,让人将点灯山的宝灯毁去。从此点灯寨又恢复了贫困的生活。

赖布衣的传说

传说赖布衣来过两次贺州,初时比较年轻,却是被朝廷通缉,一路低调隐秘,极少为人所知。他从广东连州进入桂岭,沿着萌渚岭的潇贺古道,开山、里松、姑婆山、出水碧、望高、水岩坝、平桂、官田、……当然那时这些地方还不一定是叫这些地名,他一路看山探水,寻觅风水真迹,所走过的青山绿水让他感叹古贺州大地也非同一般,当然也还是没有遇到特别的神奇龙脉!一日他和随行的贴身侍从一路南行,便来到了沙田田厂西边的山上,往南一看,此时天朗风清,群山巍峨,景色十分可人,十多公里以外的石牌三叉(山名)就象王者戴着一顶皇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气势非凡,随行下马叩头便拜,说:“国师啊!这是好地方啊!四面群山多象千军万马……”赖布衣伸出手,撑开手掌在面前一看(据说是把手掌当罗盘),摇了摇头说:“非也!这山是象官帽,但却是背面,群山当千军万马,却委靡不振,正直的没几个,太都背附附歪向南方象一群南逃的残败兵将!唉!与我赖风冈此时无异啊!”

赖布衣叹了一口气,继续往沙田、公会、黄姚、富罗一路南寻而去,目之所极虽然钟灵毓秀、山青水碧,让赖布衣留连担待了不少时日,然则他就是没在这些地方留下多少踪迹。

相隔十多二十年以后,赖布衣已是个花甲老人,他不太相信贺州是个平凡之地,决计再来探望一次。这次赖布衣独身一人由岭南南丰进入,途径封阳沿贺江而上,一路向西北而行,信都、梅花、贺街、再西进而来,通常赖布衣是晓行夜宿、住的是便宜偏僻的客栈,常常还借宿农家。一日行将黄昏,他来到了我们现在的八步,因在这块土地上留连太久了,当时这里还一片荒凉,赖布衣此时又饿又累,躯软无力,脚步慢了下来,实在走不动了,他在一片虚疏高大的松树林中(现在的担杆岭)停了下来,回头四望,东、北边(竹山脚、黄田)远处山边不是很多的村寨农舍,正在升起袅袅炊烟,来路方向灵峰山后的村寨(点灯寨)已蒙胧隐约在山影里,南面河边刚刚还能见到的村庄(芳林)已被山岭松树掩去,远处的(粟木街)村舍在落日的余晖映照下相当醒目,一条河流(临江)蜿蜒而去,江水在晚霞映射下泛着粼粼波光,……赖布衣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揉了揉辘辘的饥肠,小声的赞叹说,“好一片美妙的土地啊!”然后又摇了摇头“以后——必会成大器(市)”。饥渴交加,已上年纪的赖布衣眼前一黑,终于支持不住一头栽倒在路边的草丛里累昏过去。这时两个年轻的轿夫,也是兄弟俩,抬着一顶空轿从芳林三加这边匆匆而来,他们原来是把一个在水岩坝开矿的财主送回芳林,想赶在天黑以前回到西湾的家,家里还有个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呢!抬着空轿走在前面的弟弟眼尖,“哥!前面有个老人倒在草丛里!”“哦!可能是外出讨饭的穷人吧!也不知是生是死?唉!”“我们看看吧!”兄弟俩放下轿子,去看赖布衣,只见赖布衣衣着简朴、一个粗布行囊被压在身下,一顶烂竹笠歪在身旁,……兄弟俩见赖布衣还有气息,“老伯!老伯!……”地叫起来。赖布衣一身软棉棉的,尽管头脑清醒,听到兄弟俩说话和叫唤,却没有一点答话的力气。哥哥说:“天快黑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留他在这里会给虎狼吃了的!”弟弟也说:“那就把他抬回去吧!我们整天出门在外,救他起来也好让他和母亲一起生活,让母亲有人照应吧!我们虽然贫穷,养活多一个人应该没有问题!”“只能这样了!”哥哥见天色不早!与弟弟一起把赖布衣抱入轿内坐好,拣起那个粗布行囊和竹笠放入轿里,抬起轿望西湾而去。经过兄弟俩的精心调养,赖布衣当晚就已醒了过来,他觉得这兄弟俩虽然目不识丁,却是心地善良,孝顺母亲,他们不应该贫穷啊!我定要帮助他们,赖布衣答应兄弟俩的请求愿意留下来,照看其母亲,还把他们家打柴割草的事包了下来。不知不觉间,赖布衣已在这兄弟俩家住了月余,也早已知道这兄弟俩的父亲去世了近十年,因为穷还没有找好墓地把父亲安葬好(指二次葬),晚上赖布衣就对兄弟俩说“孩子!安葬先父是我们这些后辈人份内之事,我虽然是外人,但你们把我当亲人,救了我,我看你们也是好人,我也会尽力帮助你们,我这些天去寻柴也在山上留意到了一处佳穴,你们安心打工,安葬你父亲的事就让我来操办吧!”兄弟俩都说好!难得有这样好的老人帮料理这些事!赖布衣又在这里住了好几个月,趁着打柴的工夫走遍了附近的山山水水,并亲自在水岩坝凿了一块墓碑,让兄弟俩去抬了回来,赖布衣又亲自凿上字,待吉日安葬后对兄弟俩说:“孩子!不瞒你们说,我是一个流落天涯的风水师,此处墓穴说不上很好,但足于让你们在三年后时来运转,富上三代。要记住,三年后的今天,你们要把墓碑翻过来,切记!好歹我也在你们这住了近半年了,我还是要离开的,请不要挽留我!记住往后你们同样还须诚实做人,勤劳致富,养育后辈……”随后赖布衣又一路向西云游其他地方,不知所踪了。当地一些识字的有钱人,知道这对轿夫兄弟也葬了风水,有个好事者去看了看,还不住的摇头,这是啥风水?没有来龙、没有去脉,前无堂、后无局,墓碑上的对联刻着“巧人葬巧地、地师牛胞衣”。“这对傻兄弟!”自言自语嘲笑着而去。以后也就没人注意这些事了!三年后兄弟俩按照赖布衣的吩咐,去把墓碑翻了过来,当移开墓碑时三根黄灿灿的金条呈现在兄弟俩面前,兄弟俩想起赖布衣临走前的暗示和吩咐,取出金条,将墓碑翻过来重新安放好。在后来的日子里,兄弟俩娶妻生子,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们的儿子还高中状元,分别都在京城做了官,这时那个曾去看过他们祖墓的人已成耄耋老者,这才想起该重查其祖墓了,他蹒跚着爬上山来,几十年过去了,这兄弟俩的祖墓和过去也没什么不同,只是旧了许多,他再看那墓碑上的对联,只见是“福人葬福地、地师赖布衣”。老者大吃一惊,原来这兄弟俩收留的是赖布衣。后来赖布衣来过贺州的事不径而走。神奇的传说流传了几百年一直到今天!

传说,是一种趣味流传。也许听起来玄乎,但却为一个地方增添了神秘色彩,与无穷趣味,甚至附上了情感。贺州,本身就是一个拥有无穷趣味的神秘城市。

喜欢的亲们,请分享

◆源自红豆网、贺州日报、《走进贺州》

◆「掌上贺州丨城市门户」新媒体编辑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报名参加“桂美人”大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houzx.com/hzsxc/73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