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和梧州的小吃流连忘返

广西各地小吃美食汇总

贺州小吃

黄田扣肉

简介

贺州的扣肉属黄田最有名,主要材料是芋头和五花肉。一直以来黄田扣肉都是黄田“二月二”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黄田扣肉与众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双扣”,也就是两块没有切断的五花肉将油炸过的芋头包在里面,一般采用的都是五花肉,看起来似乎很肥,但是吃起来清爽不腻,入口即化;另一个不同点是加入了冰糖,扣肉吃起来很甜,可是甜而不腻,口感十分独特,跟家里平时做的芋头扣肉不太一样。

做法

做这道菜,首先要处理好食材,也就是五花肉。腌制五花肉时先在肉上插一些小洞,然后放入冰糖和一些调料,腌制20分钟(一般5公斤肉放三两冰糖)。腌制之后,冰糖会完全融进扣肉里面。之后架锅热油,放入肉块炸至两面都呈金黄色,再将芋头切块放入热油中,炸至表面结成硬壳。接着把切好的扣肉夹住芋头块摆盘,并将调好的蚝油、生抽,均匀地涂在肉及芋头上。最后,在锅内烧开水,放入扣肉加盖蒸60分钟即可。之后也可以将碗内蒸出的汤汁倒入锅内加热至浓稠后,倒在扣肉芋头上,这样可以更进味。

黄姚米粉

简介

黄姚米粉只限黄姚“内供”。这个要当场做当场吃,广西人爱吃粉,广西境内几乎处处都有米粉,黄姚的米粉又别有风味。米粉因为新鲜出炉,有着鲜米香,嚼起来也很有弹性。米粉中一定会放黄姚豆豉,相当入味。

做法

黄姚米粉别有风味,水粉做法讲究,而米粉因新鲜出炉,有着鲜米香,爽滑弹口。而精华在于汤汁,用豆豉水熬制的猪肉,豆豉香渗入肉里,猪肉的鲜味又溶入汁里,这碗粉因此增色不少。早餐来一碗,滑润入口,加个卤蛋,配点酸菜酸豆角,几元钱就能饱腹。

黄姚豆腐酿

简介

黄姚豆腐酿黄姚豆腐美名远扬,大文豪苏东坡曾赞赏道:有此物在桌,又何必鸡豚?把黄姚当地水豆腐掏烂揉碎,放入馅料捏成小包,加入黄姚豆豉文火慢煎,即可上桌。秘诀只在黄姚古镇千年古井中那一捧好水,才制得出这好口感。

做法

肉馅也可根据各人的爱好添加韭菜、胡萝卜或蘑菇等等,可能还会加上陈皮末或者是花生粉。然后把豆腐横切成许多半厘米左右的薄片,两片豆腐中间夹着馅,然后就可以把豆腐酿放进锅里了。有用锅炖豆腐酿的,有用锅煎豆腐酿的。不过一般都是用煎这种做法。等豆腐酿熟透后,可在其上面放些葱花、香菜。烹饪技巧煎豆腐,油少容易粘锅,为了不粘锅,要放足量的油,而且火候要得当,时间要比较长,一般大概要20-30分钟左右,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煎豆腐”,火候太猛,容易煎糊,甚至连馅都煮不熟透。煎了一面,又要反过一面煎,直到两面豆腐皮香黄。煎熟后,再在外面淋上酱油、南乳、淀粉或鸡精、胡椒粉等配制成的调料,依各人口味不同,可适当增减配料,例如可放些辣椒粉,和味后再焖几分钟,俗称“打卤”,然后便成了一道鲜嫩可口、色香美味的佳肴了。豆腐酿的特色这煎豆腐,有豆腐的脆嫩,有肉的鲜美,老幼咸宜。豆腐的营养价值豆腐是一种极为有益的食物,它富含蛋白质、大豆卵磷脂和豆固醇等营养物质,而且也是十分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过,患痛风的人士就不宜吃豆腐了。

三角包

简介

所谓“三角包”也就是包成三角形的粉饺,广西人习惯称之为粉饺,但是广东中山有一种特别的叫法——三角包,其实就是根据这种粉饺独特的外形来命名的。广西的粉饺大多是饺子的形状,而这里的粉饺却做成了规规矩矩的三角形,个头看起来也比较大。

做法

三角包的内馅主要是由猪肉、四季豆、凉薯、胡萝卜、木耳组成。做法挺简单,首先将三角包外面的凉皮蒸好,然后将内馅的食材剁碎成末状用凉皮包裹住馅,做成一个三角形即可。虽说制作过程很简单,但是关键在于凉皮的制作。经常吃粉饺的人可能会知道,粉饺外层的凉皮如果做得不好,里面的馅很容易散开来,口感也会不好。这里的三角包外层的凉皮厚度刚好,又可以很好地包裹住里面的馅,吃起来很有嚼劲,爽滑可口。虽然体型比较大,但是吃几个是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客家盐酒鸡

简介

在以前,广西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冰箱,所以保存食物很不方便。为了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食物,客家人经常一次性将好几只鸡用盐和米酒泡上一晚,这样做出来的鸡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做盐酒鸡所使用的米酒最好是客家的米酒,客家米酒味道香醇甜美,是淡淡的米黄色。鸡一定要用阉鸡,因为阉鸡的皮厚肉多,口感更好,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做法

做菜时,首先在锅里放入适当的水,将鸡放入锅中煮至熟透。这里需要注意火候,因为如果煮太久,肉质太老,口感就没有那么好了。在烹煮鸡的时间里,可以按鸡肉的份量准备适量米酒。一般半公斤鸡肉至少要配0.25公斤米酒。在泡制的过程中要放入适量的盐巴和味精。调好料酒后,把煮熟的鸡放入酒中腌制一个晚上,腌制好后,酒的香味已经进入肉中。接下来就是把全鸡切块,装入盘中,加入一些姜丝,加热一下即可上桌。吃起来除了有盐焗鸡的风味,还可以品尝出淡淡的米酒香味。

客家煎酿三宝

简介

客家菜有很多菜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就是酿式菜,即将剁好的肉馅酿进各种材料中,然后煎(或者焖)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煎酿三宝,也就酿苦瓜、酿辣椒和酿茄子。做这道菜的程序是:首先将猪肉、牛肉和鱼肉剁碎,加入调味料拌匀。然后将茄子切成双飞状,要注意中间那一刀不要切断,要有一点点连着;辣椒斜切,去核;苦瓜斜刀切段,每段大约长3厘米,去瓤。然后将拌好的肉馅分别酿入三种食材中。酿苦瓜煎至两边金黄即可,大概煎8分钟左右;茄子则是炸至酥软口感最好;辣椒稍微炸一下即可。出锅的煎酿三宝颜色鲜艳,味道怡人,让人食欲大开。酿苦瓜微苦鲜香,不但有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之效,吃了还可以暖胃益气。喜欢吃辣椒的人更是不能错过酿辣椒这道菜,吃起来不但有肉的鲜香,还夹杂着辣椒的淡淡香气,可谓两者兼得。酿茄子的造型比较像肉夹馍,也就是两瓣茄子中间夹着肉,口感也很不错。

贺州菜酿

简介

贺州的菜酿还具有地域特色,如大宁的豆腐酿,必须是用宁江水制作的豆腐才别具风味。传说中宁江上有一块巨大的四方豆腐石,祖传大宁豆腐的加工方法是:用宁江水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成生豆浆煮熟后,再用取自宁江的巨石重压。加工出来的白豆腐经野油茶油急煎成四方块的油豆腐,大大方方,色泽内白外黄,肉白嫩滑,人称“金包银”,据说是封建社会朝庭的贡品。每缝喜庆佳节,大锅大锅的大宁豆腐酿香飘十家,令人垂延欲滴。令人不解的是,同样的加工方法,在别的地方加工出来的豆腐就没有这种风味了。朋友,一年四季中,不论你什么时候来到贺州,都可以在贺州人的餐桌上品尝到别具一格的贺州风味菜——菜酿。贺州人逢菜必酿,豆制品类、果菜类、根茎菜类、叶菜类,甚至猪大肠、猪血、猪网油都可以做成菜酿,还有生葱大蒜照样酿!有人做过统计,贺州菜酿有种之多。

历史文化

粤楚文化的交汇使贺州菜酿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秦汉至唐宋的多年里,贺州是“粤楚通衢”的前沿阵地。汉元鼎六年(前年),汉武帝在贺江的中游设置了临贺县,临贺县驻地贺街镇作为贺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有姓有名的全国各地到贺州任职的状元、进士就有多名,这些一朝-的到来,也带来了一方的饮食文化,再加上潇贺古道上中原沟通岭南频繁的人流物流,也促进了贺州菜酿的繁荣。作为多民族居住地的贺州,也使贺州菜酿充满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南乡壮族的猪大肠酿,是用生糯米直接灌进猪大肠内制作的,猪血酿是用糯米粉拌猪血灌进猪小肠中制作的。瑶族的竹笋酿有酿糯米饭的,有酿糯米粉的,也有酿肉陷的。客家人的油豆腐酿,本地人的茄子酿、蒜酿、瓜类酿等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将菜酿融入爱情文化,也许是贺州人的独创。贺州客家人迎亲宴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豆腐酿,从他们的一句“豆腐酿——放心”歇后语上可以看出,男女婚庆已经宴请亲朋道贺,双方日后尽可以放心白头到老。瑶族姑娘为心上人特制的生葱酿,寓意是对有情人的一种情感祝福,希望心上人聪明伶俐。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贺州菜酿也是如此。大宁人酿的油豆腐酿,大大方方,外色金黄,肉白滑嫩,被誊为“金包银”,传说是朝庭的贡品。贺街人的瓜花酿,大锅煎煮,甜透心窝。桂岭人的灯笼椒酿和信都人的茄子酿,油泡煎炒,香飘三家。同样的陷料,同样的制作手艺,换了一个地方,就没有了原来正宗产地的味道,贺州菜酿就是离不了那一方神奇的土地。贺州菜酿高就高在将儒家文化提倡的食不厌精和粗粮细做的文化精髓融进了菜酿的制作过程中,把菜酿做出品味来。如有一种叫做猪婆菜的青菜,不管你怎么用巧手来煮,它的味道都不好吃,平时农户们种这种菜主要是用来喂猪的。但是,南乡壮族的农妇们用猪婆菜叶来包糯米饭或糯米粉酿,它的味道就别具一格!还有肥肉切碎后加上其它调料制成菜酿,使人吃起来就不觉得肥腻了。甚至将猪下水做成各种精美的菜酿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贺州菜酿讲究传统制作,不需要太多的现代调料,也不钟情于先进的微波炉煎煮方法,农家的大锅煮豆腐酿、大锅的瓜花酿最纯正,宾馆里推出的豆腐、瓜花、葫芦瓜三酿一锅煮不知醉倒了多少外地游客。千百年来,贺州人的百菜酿酿着生活中的甜蜜,酿着一个民族不老的的歌谣,人们嘴里吃了一碗又一碗,尝着幸福和快乐。

贺州竹笋酿

简介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常见的竹笋酿有两种,一是前面介绍这种新鲜的竹笋酿。还有一种是使用晒干的竹笋来酿的。竹笋干一般是采用山里的那种竹子,不是麻竹,晒干后,再泡发的竹笋酿成的竹笋酿别有一番风味,比新鲜的竹笋酿更清香。真应了客家人缝菜必酿的老话,左面这盘就是新鲜的竹笋酿,全靠自己的双手工劳动得来的哦。

做法

原材料刚刚新鲜的竹笋酿,原材料是贺州随处可见的麻竹竹笋。这个时节,竹笋已经很少了,不过运气不错,在河边还找到了几棵嫩嫩的竹笋。麻竹在我们这边,到处可见,每年产生的竹笋也是很多的,除了部分让它正常生长,剩下的就是这竹笋啦。拨开皮后,洗净的竹笋,还有花生。去苦味想吃竹笋酿?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哦。挖来的竹笋拨开皮洗净后,要放进锅里面蒸煮过,煮熟后,可以按自己的要求,切成大块状(用来酿),或者切成小块(用来炒),放在清水中泡,大约要泡两到三天左右,泡的时候,也要换几次水。如果没有泡够这么长时候的话,竹笋会苦的,不好吃。制作竹笋酿泡够时间后,就可以将原来切好的笋块洗净,买些五花肉(猪肉的一种),香菇之类的东东,剁碎,做成馅。具体这个馅的材料,不限的,看个人的喜好,可以随意加些东东进去。将剁好的馅酿进竹笋上,放入锅中煮,香喷喷的竹笋酿就出炉啦。

田螺黄花菜汤

简介

田螺味道鲜嫩,有利尿功效,可在享受美食中增进健康。黄花菜香味浓郁,口感鲜嫩,有改善大脑系统作用,民间有健脑菜之称。田螺黄花菜汤味鲜浓香,微辣,体现了当地传统风味小吃的特点。田螺黄花菜汤是广西特色汤饮,华南特产美食,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田螺味道鲜嫩,有利尿功效,可在享受美食中增进健康。黄花菜香味浓郁,口感鲜嫩,有改善大脑系统作用,民间有健脑菜之称。田螺黄花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饮食功效。

梧州小吃

艇仔粥

简介

艇仔粥是广东省广州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广东粥品之一。以鱼片、炸花生等多种配料加在粥中而成。原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湾河面经营。此品集多种原料之长,多而不杂,爽脆软滑,鲜甜香美,适合众人口味。艇仔粥以粥滑软绵、芳香鲜味闻名,吃前当即煮粥滚制,芳香扑鼻,热气腾腾,十分鲜甜。无论在街头食肆,或如白天鹅宾馆那样的五星级酒楼,都可品尝到这种广州特有的粥品。现在在广州、香港、澳门以至海外各地的广东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备的食品。艇仔粥在行内术语为“一弯”。

历史文化

历史由来旧时广州西郊,河道两旁遍植荔枝树,叫做荔枝湾,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湾晚唱”便指这里。每逢夏日黄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来此游玩,游河小艇穿梭往来。其中有小艇(广州话俗称“艇仔”)专门供应“艇仔粥”,故称“荔湾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递卖过去,很受欢迎。渐渐地,连陆上的小食店也出售这种叫做荔湾艇仔粥的粥品了。名称由来艇仔粥是广东省广州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相传正宗的艇仔粥应该是在漂浮于河上的艇仔上制作的,甚至必须在艇仔里面吃。艇仔粥因此得名。艇仔粥以新鲜的小虾、鱼片、葱花、蛋丝、海蛰、花生仁、浮皮、油条屑为原料,煮粥的手法也依照滚粥冲烫粥料的手法,立即冲滚、稍后品尝。其特点是粥底绵烂,粥味鲜甜,集众多物料之长,爽脆软滑兼备。旧时广州西郊,每逢夏日黄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来此游玩,游河小艇穿梭往来,其中有小艇专门供应“艇仔粥”,渐渐地,连陆上的小食店都出售这种叫做荔湾艇仔粥的粥品了。现在无论在街头食肆酒楼,或高级宾馆都可品尝到这种广州特有的粥品。

做法

艇仔粥以新鲜的河虾或鱼片作配料,后来还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凉皮、葱花、姜等,吃前当即煮粥滚制,芳香扑鼻,热气腾腾,十分鲜甜。艇仔粥的主要配料为鱼肉、瘦肉、油条、花生、葱花,亦有加入浮皮、海蜇、牛肉、鱿鱼等。

生炒田螺

简介

是梧州的风味小食之一。将活田螺处理干净后,把螺尾去掉少许,以便入味食用。然后配上蒜泥、姜末、豆豉、紫苏和少量辣椒或胡椒粉,炒至近熟后加入猪骨汤熬至螺香四溢即可趁热食用。田螺肉鲜甜可口,田螺汤美味无穷

做法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民间办法。先将田螺石螺放进盛满清水的盆子里,再把菜刀、锅铲等非不锈钢铁器插进螺堆。第二天就可以发现这些铁器上爬满了螺,不仅盆底沉下一层螺吐出来的泥巴,母螺还产下很多螺崽。如果清理干净后再重复处理,螺就继续吐泥下崽。这样,螺的肚子里便干净多了。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土制的斩螺工具,简单非常:用一块mm×80mm的结实木板,钉上一块1.5mm厚的曲尺形铁板,铁板的一端高度mm,分别钻上三个18、16、14mm的孔,另一端80mm固定在木板上,那么可根据螺体的大小,把螺尾放进孔内,突出来螺尾尖部位手起刀落。方便、快捷,很快地,数斤螺就“搞掂”。

岑溪竹笋酿

简介

岑溪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竹子资源非常丰富,葱葱郁郁的竹林遮天蔽日,苍翠欲滴。每到春天,河畔、山上的竹笋就沐浴着春雨破土而出,人们这时总要采回一篮篮嫩绿可爱的竹笋,制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竹笋酿。

做法

如果你到岑溪来,热情淳朴的岑溪人定会拿出这道美味可口的佳肴款待你。其制作简单易行,有兴趣者不妨一试。用料:以选用山蒲笋为最好,要先将采回的细嫩的生竹笋去壳后放进盛半满水的锅里用猛火煮半个钟头左右,再捞出来放进冷水浸泡约5小时,然后就可将竹笋捞起放到竹筛里用手揉搓,使之苦涩味荡然无存。另外准备好适量的猪肉、食盐、酱油、花生油、韭菜、茴香、芫荽、生粉、白糖、芝麻等原料。制作步骤第一步:先去除苦涩味的竹笋,切成两寸长左右后,再用牙签划成一条条均匀适度的笋丝。第二步:剁肉馅。先将肥瘦适中的猪肉切成肉片,再加入洗好的茴香、韭菜、芫荽等佐料,然后调入适量的食盐、生粉、酱油等调味料拌和剁成肉末。第三步:将已划好的一条条笋丝团团包住剁好的肉馅,尽量包得密实精致一些,每个约半个拳头大左右即可。第四步:煎竹笋酿。净锅内加油烧热,再轻轻放入包好的竹笋酿,盖上锅盖用文火慢慢煎。在煎的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翻动,并不时从锅的四周添入适量的花生油及少许的清水,以避免粘底变焦走味。待竹笋酿的两面呈金黄色,就可均匀浇上芝麻、胡椒、生粉、酱油等调和成的味汁,铲起盘中就可食用了。特点: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原汁原味,吃起来爽滑可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岑溪米粉

简介

岑溪米粉是梧州市岑溪市一道必不可少的名吃,每年的岑溪米粉节更是说明了这道小吃在岑溪的地位。

历史文化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是岑溪民间的传统节日——米粉节。岑溪米粉历史悠久.相传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龙母的诞生地---岑溪大竹村的老百姓在龙母放归养大的五条小龙回大海时,用上好的大米,精心加工成雪白的米粉,沿河投进江里,让小龙品尝民间美食,此后历代沿袭,形成风俗。每年进入农历五月的第一天(即农历五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做米粉、吃米粉。久而久之,五月初一日就演变成岑溪米粉节。

做法

岑溪米粉的制作非常讲究,关健在于其传统工艺及水质.首先,选水首选大井水,岑山溪水为制作米粉提供绝好的水质.次者就是选米,米首选晚禾,如是早禾蒸出的粉就大打折扣了.三就是其工艺,所谓三磨一汤是绝招.半夜三更起床,几十斤泡好的米,要经粗磨,细磨,精磨才能蒸粉,这样蒸出来的粉用手拿着扭抟都不会断。上好的米粉还要有上乘的佐料,这是绝招,佐料定必是猪骨熬制加上香料及不告他人的配料一起制作而成的卤汁,和米粉一拌,使你吃起来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吃新圩米粉时常会搭配相关卤味,如烧鸭,白斩狗,隔山,卤猪头皮等等,口感更佳。

岑溪豆腐酿

简介

岑溪有一道鲜美可口的特色菜——豆腐酿,又称煎豆腐。相传,豆腐创始于汉初的淮南,因之美味而传遍江南一带。宋元时期,豆腐已成为十分普遍的食物。当豆腐传入岑溪,勤劳智慧的岑溪人不断将之深加工,并发扬光大,而在岑溪形成特色。如今,还是家家户户逢年过节,招待客人不可少的“传统保留节目”呢!外地的朋友每到这里,也一定会点这一道特色美味。

做法

做豆腐酿,首先要准备好肉馅,肉馅可以用猪肉、鸡肉、鱼肉、牛肉(吃起来会比前面三种干一些)或者是其它的肉类,可根据个人的口味,不过大多人是用猪肉做馅的。肉馅也可根据各人的爱好添加韭菜、胡萝卜或蘑菇等等,可能还会加上陈皮末或者是花生粉。然后把豆腐横切成许多半厘米左右的薄片,两片豆腐中间夹着馅,然后就可以把豆腐酿放进锅里了。有用锅炖豆腐酿的,有用锅煎豆腐酿的。不过一般都是用煎这种做法。等豆腐酿熟透后,可在其上面放些葱花、香菜.主料:南豆腐克,新鲜去皮五花肉克(若是喜欢可以换成鸡肉、牛蛙,特别点还可以是肥肠)辅料:韭菜克,番鬼芫茜(野芫荽)50克,香菜50克,葱花10克调料:盐15克,生抽50克,五香粉10克,胡椒粉5克,桂林豆腐乳5克,桂皮粉5克,姜粉5克(若想偷懒直接加十三香吧)制作工艺:1.用克的豆腐切片(规格0.5x5x5cm)铺在刷过油的托盘上;2.制肉馅:五花肉切成粒,加入辅料,调料,再剁成馅泥备用;3.把馅泥分别放在切好的豆腐片上,占到豆腐片面积的三分之二;4.把剩下的克豆腐切成薄片(规格0.3x5x5cm)铺在馅泥上,使其完全盖住,豆腐边缘与豆腐底片重合,就像盖被子一样,造型像肉夹馍;5.下热油锅,分别把豆腐块放入锅内码齐,然后盖上盖子小火微焖,每隔5分钟在边缘添一次油,用锅铲起动豆腐块,避免粘锅;6.10到15分钟后,待豆腐底部橘黄后,再用锅铲将豆腐块翻面,重复上一步骤;7.10到15分钟后,待豆腐成熟,再用淀粉生抽勾芡起锅,装盘撒上葱花即可。关键:这道菜工序繁杂需要耐心,主要烹饪方法为焖,而不是煎哦。制作肉夹豆腐块的时候,要小心,注意手法。煎的时候,火候不要过大,记得随时挑动一下,不要煎糊了。

蒙山肉丸

简介

蒙山美食中,名声在外的当数蒙山肉丸。这是当地一道历史悠久的特色菜,长时间为蒙山人所独享。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精明的蒙山人身怀肉丸制作的独门技艺,走出大山,到周边县市设摊经营,所到之处,蒙山肉丸无不深受欢迎。这小小的肉丸子,可焖,可炒,可煮汤,可入料火锅,香甜脆口,绝不腻喉,老少皆宜。有很多的蒙山人因为制作经营肉丸而发财致富。

历史文化

蒙山肉丸的起始年代,目前已无从考究,只是听许多上百岁的老人说,他们还在孩提时代的时候,爷爷或姥姥哄孩子常说的话是:“听话,明天买肉丸仔给你吃。”

做法

吃蒙山肉丸是美食享受,如果有机会看到加工肉丸,却是传统美食文化的精神享受。蒙山肉丸从原料选取到加工制作很有讲究。最优的原料是挑选本地饲养那种两百斤左右的土猪,生劏后割下前胛瘦肉,不能沾水,把还带着热量的肉块直接放上专用的青石板上,用小饭碗口径粗细的木槌反复槌打,中途不能停顿,一气呵成,把猪肉槌成肉胶,加入适量的食用盐、胡椒粉,然后把调配好佐料的肉胶捏成一颗颗拇指大小的丸子,放入近似沸腾(当地人称之为沙眼水)的水锅中慢火浸熟,成品的蒙山肉丸即宣告新鲜上市。签别真徦蒙山肉丸的方法是要掌握的,方法很简单,拿一颗肉丸往地面轻轻一砸,向上反弹近尺左右的一般可信为正宗,因为以纯肉胶做成的肉丸弹性很好。

窝粉

简介

窝粉似河粉,不同是窝粉必由酸笋豉“窝”煮而成,常拌各式辣椒蒜蓉等,比之河粉,香浓颇有不及但多一分津酸烈辣。市面经营窝粉口味大同小异。

滑肉肠粉

简介

又名“猪肠粉”,因形似猪肠而得名,制法是先用一张卷粉卷上滑肉,卷成一条后再切成约8厘米长的小段,上蒸笼蒸熟,出笼后,浇是生油,熟油,糟辣酱,海鲜酱等佐料即成。

做法

1.将大米粉用清水调制成粉浆待用;将玉米淀粉与生粉混合后用少量水调制稀糊状,然后用沸水将其烫制成粉糊,冷却后与大米粉浆混合加入精盐、生油调拌均匀。2.用湿白布铺在笼屉当中,将肠粉浆滔到白布上摊开,其厚度在2.5毫米左右为佳,旺火蒸约3——4分钟后卷粉就做好了。3.猪肉去皮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用清水浸泡10分钟取出沥干,盛于碗内;并加精盐、味精、姜末、淀粉稍拌,再加入鸡蛋清拌匀上浆。4.炒锅置旺火上,下油烧至7成热,将肉块散开下锅,约炸10分钟,至金黄色时滑肉就做好了。5.用一张卷粉卷上滑肉,卷成一条后再切成约8厘米长的小段,上蒸笼蒸熟,出笼后,浇是生油,熟油,糟辣酱,海鲜酱等佐料即成。

龙虎凤烩

简介

是梧州的一道传统名菜。选用广西特产野味为原来,配以香菇、木耳、陈皮等20多种佐料精制而成。食用时气味芳香,口感嫩滑鲜美,有“桂东南第一味”的美誉

做法

一、原料:1.主料:熟五蛇肉丝25克,生鸡肉丝克,熟果子狸丝5克,浸发鱼肚75克,煲发鲍鱼75克,鲜平菇75克,水发木耳50克,炸薄脆克。2.调料: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胡椒粉、姜汁酒、葱段、姜丝、陈皮丝、柠檬叶、菊花、湿淀粉,猪油、高汤、蛇汤。二、制法:1.薄脆分盛2小碟,再把5朵菊花洗净剪好瓣放在薄脆上,把柠檬叶切成丝放在菊花瓣上,将鸡肉、鱼肚、鲍鱼、平菇、木耳均切成细丝。2.烧热锅,下猪油烧热,放入蛇丝略炒,烹料酒,加入蛇汤,用调料调好味,烧沸后,盛入瓦钵内,加入姜片、葱段、入笼炖1小时取出。3.将木耳丝、鱼肚丝、鲍鱼丝用调料、高汤煨味。将鸡丝用蛋清、湿淀粉拌匀,下热油锅泡油至仅熟,捞出沥油。将锅下猪油,烹料酒,加入高汤、蛇汤,烧沸后,放入各种肉丝调好味,加胡椒粉、酱油、麻油,用湿淀粉勾芡,出锅装盆即成。此菜由五蛇、鸡、果子狸、木耳、平菇、鱼肚、鲍鱼及多种调料组成,具有滋阴补肾、驱风祛湿的功效。将鸡的滋补,鲍鱼的强肾,蛇肉的驱风湿,鱼肚的益精补髓,木耳的通脉祛瘀,平菇的抗癌,果子狸的滋补等功效融合贯通,可治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瘫痪等症。常食能容颜健美,延年益寿。

梧州河粉

简介

河粉又有称“汤粉”、“老友粉”。以扁米粉为主,佐以瘦肉牛肉牛腩等卤肉,适量调味料以及青菜少许,用猪骨鲜汤熬煮而成,肉香卤味尽贯于米粉之中,纵远观亦能闻见香泽浓郁。梧州人多喜好吃河粉,若有幸得尝河粉中的佳品,真是“一啖未落肚,筷子又递到上嘴边”!河粉本来极烫,如此不停不歇地将一大碗热粉食罄,真会汗流满面,淋漓尽致!梧州大街小巷河粉店很多,比较有名的有超记、炳记、大老粗、南华里、牛记、刘姐等。









































澶嶆柟宸濊妿閰?
鍖椾含甯傛不鐤楃櫧鐧滈鐨勬渶濂藉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houzx.com/hzsxw/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